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镇凹陷沙二段处于断坳转换期,湖底平坦,坡度平缓,水体非常浅,发育大面积的滨浅湖砂体,是车镇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相关资料,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了车镇凹陷沙二段地震约束下精细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窄湖浅盆滨浅湖砂体沉积特征、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空间演化规律。取得以下几点认识:在三维地震约束下,综合运用各级层序界面识别方法,对全区进行对比统层,将车镇凹陷沙二段划分为沙二上、中、下三个亚段,12个砂层组,共三个四级层序。车西地区地层发育最完整,向东地层减薄,大王北和郭局子地区缺失沙二下地层。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以平盆浅水为特征,北部埕子口凸起和南部义和庄凸起提供物源供应,认为发育了浅水(扇)三角洲-滩坝共生的沉积体系,并建立了工区的沉积相模式。常见过渡类型砂体,即被波浪改造的席状化分流河道砂体和似河道沉积结构的箱状坝砂体。从平面和空间上探讨了不同沉积时期窄湖盆滨浅湖砂体的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总结为:沉积体系继承发展、沉积中心构造控制、沉积空间迁移明显、水体深度变化频繁。并确定研究区砂体受到三种因素的控制。断层差异性幕式活动和盆地基底沉降是滨浅湖砂体发育的主控因素;水动力控制了滨浅湖砂体的成因类型;沉积物物源控制了砂体发育的规模。近南北向延伸的西掉正断层控制了沙二下沉积时期的地层单元形成和分布,位于南斜坡近北东向延伸的北掉正断层控制了沙二中沉积时期的地层单元形成和分布,盆地整体沉降控制了沙二上沉积时期的地层单元形成和分布;研究区波浪改造的作用比较明显,而沿岸流作用比较弱,发育的滩坝砂体主要为原地改造型。研究区距离物源区近,受物源体系的影响比较明显,发育的砂体粒粗低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