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半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流动的加快以及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学校布局调整在各地纷纷启动。历经十余年,学校撤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学校布局调整政策面临深度变革和转型。学校空间布局和教育形态的巨大变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存在何种影响,在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中,民族地区的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以及教育发展方式是否应当与汉族地区有所差异。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呈现的特定议题以及“后布局调整”时期教育发展状况,是布局调整政策变革和转型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文化教育相关理论对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通过了解个案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脉络,呈现学校布局调整的本土化路径与存在的问题,基于实证调研回应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学校布局调整的关系,深刻反思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的若干理论议题并提出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实施的有效策略。全文共分为6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三部分对个案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教育背景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对T乡的学校布局调整动因和实施情况、政策实施效果做了探讨,发现T乡的学校布局调整与其他地区存在众多共性。 第四部分对“后布局调整”时期学校内部环境因素进行检视,从校园环境、文化活动、课程、语言、教师五个层面探讨T乡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状况,以此回应学校布局调整对文化因素存在的诸多影响。 第五部分对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所必须的外部环境——社区、家庭经济、第三部门等外部力量进行探究,认为只有学校内外共同配合,多元文化教育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六部分通过分析T乡学校环境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出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的有效策略,对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开展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