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调查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流行时期的季节性特征,这将有助于公众和卫生行政部门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广州市流感流行时期的流行特征,提高流感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期望对广州市民的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分析流感样病例流行季节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流感提供一定的客观数据,提高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的经验性用药的针对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病例采集于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发热门诊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经过筛选后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流感/流感样或拟诊为流感的病例患者共799例,同期气象数据搜集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所采集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对每一例流感样病例进行季节性及证候分析,并对收集的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整理,然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分析。然后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流感样病例季节性特点采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及spearman统计分析,中医证候研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799例流感样病例进行描述统计分析,2015年流感样病例月就诊人数经统计,3月份、5月份及6月份就诊人数相对4月份及7月份较高,而7月份就诊人数在纳入研究的5个月份中最少。流感样病例患者的就诊高发年龄段为25~60岁,其次为0~15岁,再次为15~25岁,基本集中于中青年及儿童阶段。流感样病例日就诊人数与同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间相关关系提示为弱正相关;流感样病例周就诊人数与同期周平均相对湿度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间相关关系提示为中等正相关;流感样病例日就诊人数与日平均气压、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水汽压、20-20时降水量、日平均风速、日最大风速、日照时数无相关性,流感样病例周就诊人数与周平均气压、周平均气温、周最高气温、周最低气温、周平均水汽压、周20-20时总降水量、周平均风速、周照时数也无相关性。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得出实际证型中外感风热,湿热内阻者最多,共209人;其次为风寒湿外袭,共185人,痰热内阻、卫表不固两种证型的患者人数也相对较多,分别为144人、107人;外感风热也不少见,病人数为45例,其他较为少见的有邪气外袭,气虚血瘀及风邪外袭,脾胃虚弱,分别为31人、25人,而风邪外袭、痰热内阻,瘀血阻滞、外感风寒,瘀血阻滞、肺气不足,湿浊内阻、肺阴虚、湿浊内阻,瘀血阻滞、外感风热,肝气郁滞、外感风热,瘀血内阻极为少见,分别为12人、10人、8人、4人、3人、3人、1人。通过聚类分析,经初步的证候分析得出主要的四种类别,分别为类别一:畏寒、咳嗽、咽痛、肌肉/关节酸痛、头痛、苔白腻、脉滑,辨证为风寒湿外袭,共202人,占25.28%;类别二:恶风、咽痒、腰痛、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眠差、舌尖红、苔薄黄、苔微黄、苔微黄腻、脉浮数、脉滑、脉弦,辨证为风热外袭,湿热中阻,共307人,占38.42%;类别三:疲倦乏力、咯白痰、流清鼻涕、胃纳差、口干口苦、小便黄/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辨证为气虚卫表不固,共120人,占15.02%;类别四:咯黄痰、鼻塞、流黄鼻涕、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痰热阻肺,共170人,占21.28%。结论:流感样病例6月份就诊率最高,7月份的流感样病例就诊率最低;流感样病例患者年龄分布上基本集中于中青年及儿童阶段;流感样病例日就诊人数与同期日相对湿度有正弱相关,流感样病例周就诊人数与同期周平均相对湿度具有中等正相关。流感样疾病的中医证型常见的有外感风热,湿热内阻、风寒夹湿、痰热内阻、卫表不固;较为少见的有外感风热、邪气外袭,气虚血瘀、风邪外袭,脾胃虚弱、风邪外袭、痰热内阻,瘀血阻滞、外感风寒,瘀血阻滞、肺气不足,湿浊内阻、肺阴虚、湿浊内阻,瘀血阻滞、外感风热,肝气郁滞、外感风热,瘀血内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