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我国,规划公示已成为城市规划审批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开展了公众咨询活动,公众参与正在逐步受到重视。但按照阿恩斯坦的“市民参与阶梯理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仍处于象征性参与阶段。
社区是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最基本层面,也是参与程度最高的层面。社区与公众还远远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管理权,公众参与仍是事后的选择,对规划过程的参与程度也远远不够。从相关实践经验看,真正有效的参与不是个人层次的参与,而是社区组织机构的参与。因此,对于我国目前的规划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公众参与的制度与机构,用恰当的方法来发动民众持续参与。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以18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南京市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参与与非参与式观察等方法进行资料搜集。调查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最真实的态度和意愿,探讨如何在社区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减少公众参与成本、实现规划效益最大化。文章主体部分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对中外公众参与规划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比较研究,对公众参与南京市城市规划的步骤流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公众参与的运作机制——社区规划师制度的构建体系作了阐述。在文章的第四章详细阐释了构建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构建该模式的设想,包括成员组成、工作性质、工作目标、角色定位、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等,本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保障社区规划师制度的顺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