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商品经济水平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冲动性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增加,而过多的冲动性消费给个体带来的多是消极影响。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商品种类日趋增多,从中做出合理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困难。那么,过多的选择究竟是否会影响个体的消费行为呢?种类繁多的选择又是否是导致冲动性消费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呢? 本研究将基于自我损耗理论的视角来探讨选择任务是否会对女性的冲动性消费产生影响。自我损耗理论将选择定义为经过对可选项目的仔细斟酌和思量之后,从各种选择之中做出自身的最终决定。已有相关研究证明处于损耗状态的个体极易发生冲动性消费,而选择任务在自我损耗任务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为止却只有研究者从理论上假设选择是导致冲动性消费的原因之一,尚未有实证研究来验证此假设。而且在关于选择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之中发现了另一种现象,也就是选择的增多可能会降低消费数量,那么选择到底是否会导致冲动性消费的出现呢?鉴于本实验所采用的情景模拟法,我们将输出变量定义为冲动购买意愿,基于自我损耗模型理论来探究选择对女性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由于个体特质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还将加入冲动性购买倾向作为调节变量来继续探究选择对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相关研究者将选择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女性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又如何呢?对于上述几个问题我们将依次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本研究设计了三项实验:实验一是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任务类型,存在两种选择组和判断组水平,结果发现选择组和判断组的冲动购买意愿出现显著差异,此结果为接下来的实验奠定了基础。实验二是两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任务类型和冲动性购买倾向,任务类型有选择和非选择两种水平,冲动性购买倾向有高冲动性购买倾向和低冲动性购买倾向两种水平。实验三是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安排为评估、选择、执行三种处理水平。三项实验的因变量均为冲动购买意愿,本研究将冲动购买意愿定义为冲动性消费的可能性。通过SPSS17.0和EXCEL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选择任务能够增强女性的冲动购买意愿。 第二,经历过选择任务之后,高冲动性购买倾向的个体将呈现出更强的冲动购买意愿。 第三,决定计划阶段比评价项目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更能增强女性的冲动购买意愿。 最后本研究在理论方面的贡献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针对女性群体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如何保持理性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