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它在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生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沙利度胺(Thalidomide,TD)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靶向抗血管内皮生成药物。临床上已有应用沙利度胺联合腔内用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研究,但均为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对沙利度胺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率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 以“沙利度胺、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等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Ovid-Medline、SpringLINK”,检索年限限定为建库至2017年,纳入所有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主要结局指标是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和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mission,PR),采用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荟萃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5.3统计软件进行,对不良反应率、临床获益率和生存率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纳入5项RCT,共284例伴有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5项研究中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均为肺癌患者,伴有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为胃癌、直肠癌、卵巢癌患者。其中有4项研究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以胸腔内应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作为对照组,沙利度胺联合胸腔内应用IL-2作为试验组。另有1项研究为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以顺铂联合5-FU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方案的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 结果如下: 1.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胸腹腔内局部用药相比,沙利度胺联合用药方案可显著提高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的总有效率(RR=1.64,95%CI:1.28~2.09,P<0.0001)。 2.描述性研究发现,对照组与沙利度胺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获益上主要表现在饮食增加、睡眠改善、体力增加和疼痛减轻等方面,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发热和全身乏力,罕见不良反应为肝肾毒性、骨髓抑制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沙利度胺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一般情况,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3.张刚等[28]的研究发现,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8.46%、85.71%,治疗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6.15%、46.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龙海燕等[30]发现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40%,治疗9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不能像化疗药物一样迅速发挥抗肿瘤作用,其远期有效率,以及是否延长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4.李亚星[29]、龙海燕[30]对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的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胸腹腔积液的减少量与VEGF水平的降低呈正相关(P<0.01)。 结论: 1.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以明显缓解或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 2.沙利度胺安全有效,同时增加了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获益率。 3.沙利度胺是否降低血清或胸腹腔中VEGF水平,以及是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