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明确湛江地区产气肠杆菌耐药现状的基础上,阐明整合子的流行现状、分布(定位)及耐药基因盒种类,探讨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株播散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⑴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鉴定细菌。⑵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0株产气肠杆菌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70株产气肠杆菌对4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⑶采用双纸片协同法筛选ESBLs阳性菌株。⑷PCR扩增产气肠杆菌质粒和染色体上的整合子及整合子阳性株中的可变区耐药基因,并做测序分析。   结果:①湛江地区共分离出70株产气肠杆菌,主要的标本来源为痰液、尿液和血液,分别占标本来源的54.3%、17.1%和8.6%。产气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度100%,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其他抗生素则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ESBLs的阳性率为58.57%(41/70),ESBLs阳性菌株耐药率整体比阴性菌株高。②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在整合子阳性组中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组,耐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的耐药率在两组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③70株产气肠杆菌中有15株检测到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21.4%,仅在染色体DNA中检测到Ⅰ类整合酶的有2株,阳性率为2.9%,占阳性株的13.3%;仅在质粒DNA中检测到Ⅰ类整合子有3株,阳性率为4.3%,占阳性株的20.0%;同时在染色体DNA和质粒DNA上都检测到Ⅰ类整合酶的有10株,阳性率为14.3%,占阳性株的66.7%。即在染色体DNA上的检出率为17.1%(12/70),而在质粒上的检出率为18.8%(13/70)。未检测出Ⅱ类整合子。④分别以Ⅰ类整合子阳性株质粒DNA和染色体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分别有13株和12株阳性,携带大小不等的基因,其中有些阳性株含有多个基因。⑤本地区产气肠杆菌携带的整合子含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基因aadA1、aadA2和aadA4,耐甲氧苄氨嘧啶抗生素基因dfrA12,耐β-内酰胺类基因blaIMP-3、blaIMP-4和耐氯霉素基因catB6、catB8。产气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和耐药基因携带率基本对应。   结论:⑴产气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其多重耐药趋势明显,耐药情况严重。⑵产气肠杆菌Ⅰ类整合子阳性株比阴性株更容易产生耐药,同时在质粒和染色体上携带Ⅰ类整合子的现象常见,提示耐药基因在产气肠杆菌中水平播散和垂直传播的潜力较大。⑶湛江地区产气肠杆菌携带的整合子含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基因aadA1、aadA2和aadA4,耐甲氧苄氨嘧啶抗生素基因dfrA12,耐B-内酰胺类基因blaIMP-3、blaIMP-4和耐氯霉素基因catB6、catB8。产气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和耐药基因携带率基本相符。
其他文献
<正>面对失控时代,互联网意见领袖凯文·凯利,实力传播全球首席执行官SteveKing,雀巢大中华区市场推广总监马凯铎,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腾讯全国策划中心总经理翁诗雅
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的干细胞研究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要把干细胞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必须进行深入的机理研究和大量的在体与离体实验,需要大量的人源干
背景及目的BCG作为预防TB的唯一疫苗在全球广泛使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超过90%的儿童接种BCG疫苗。但BCG对成人TB的保护效力却存在很大波动,其机制尚不明确。目前,M.tb H37Rv
研究目的: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 pholipid syndrome,APS)病理机制及临床症状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但有关其血栓形成的机制仍未阐明。研究表明,膜联蛋白Ⅱ(AnnexinA2,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