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城市理论本土化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gq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紧凑城市发展理念的引入和研究在我国已有10多年之久。期间,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许多基于“紧凑城市”发展理念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并提出了许多相应的理想空间结构模式。但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速度有很大差异,相应的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也有很大的差别,且扩展蔓延的速度、方式各地也各不相同。因此,很难用一种理想城市结构模式来指导现状发展情况各不相同的各类城市的建设。鉴于该种状况,本文自始至终,采用“对比”的方式,将国内外理论研究的背景、城市发展背景、城市发展形态、城市蔓延本质、理论探索动因和目标、紧凑模式的探索与实施作对比,了解国内外在这些方面差别,从国外的理论发展和建设实践中获得相应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进行紧凑型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工作思路框架,及其理论支撑体系。并根据我国各类城市的不同发展建设特征,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紧凑”发展策略。   本文主要有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紧凑城市”理论研究的背景和理论研究现状下,提出本文选题的意义。   第二章主要是对本文研究主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的介绍。   第三章首先介绍了“紧凑城市”概念的起源并对概念的本质加以介绍,澄清人们对“紧凑城市”概念认识的误区。随后进行了中外城市发展背景、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国内外城市形态、城市蔓延本质以及国内过度紧凑小城市等方面的介绍)、理论探索的动因及目的、城市紧凑发展模式实施等方面的对比。通过对比,揭示了国内外在以上几个方面的不同之处,并总结了国内在进行紧凑城市建设时应吸取的教训和经验。   第四章在承接第三章总结问题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各类城市的“一体化紧凑城市规划”工作模式及其理论支撑体系,分析了城市经济、环境、城市文化等方面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分类探讨了各等级类型城市在规划设计形态选择中应注意的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   最后是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自行车停放空间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住宅的建设中,无论是建设标准还是设计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居民不能有效地使用这一空
厦门老城区存在着丰富的历史建筑及环境,在当前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片历史街区消失,历史建筑的保护令人担忧。   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思想方法的演进,分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而随着经济的增长,老年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现有的商场建筑空间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有待于进一步的适
伴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的逐渐普及以及高校教育制度的深化发展,高校文体活动项目呈现出明显多样化特征,同时师生人均活动面积也有所提高。但是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会受到建筑用
近年来,国内的旧产业建筑改造项目逐渐增多,对旧产业建筑改造的模式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立足经济学的视角,将旧产业建筑再利用活动看做一种市场分配资源的模式来研究,将主要视线集
随着地铁时代的来临,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和新范式。为了摆脱城市过度机动化和粗放式发展的弊端,实现智慧城市的“精
上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与住宅建设的高峰期,城市的繁荣也折射出轨道交通与沿线住区之间在环境、使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柏林有着百年的轨道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以及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改变,老年公寓变成传统家庭式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和加强。老年公寓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独立居住单元,配
学位
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建设热潮,广场作为公共空间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规划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广场的建设也引发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如何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