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类污染物和多环芳烃会对海洋生物造成损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我国近岸海域受石油类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海洋生物面临巨大的生存威胁。本文从生态风险角度出发,以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为例,采用商值法和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法评价石油类污染物和萘、荧蒽两种多环芳烃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以期对近岸海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通过设置采样点采集海水样品,经过实验室测定得到石油类污染物和多环芳烃的环境暴露浓度。测定结果显示石油类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0.0485 mg/L,采样点处多环芳烃的浓度均低于检出限。第二,利用石油类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和评价因子获得石油类对不同生物的预测无效应浓度,以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浓度与预测无效应浓度的商值表征各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通过对商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水生生物处于无风险的概率为16%,低风险的概率为57%,而风险商值大于10的概率为27%。第三,通过拟合SSD曲线计算潜在受影响物种比率(PAF),用以表征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构建SSD曲线的毒性数据包括急性毒性数据,经急性和慢性比率(ACR)法转化的慢性数据,以及经急性和慢性数据转化(ACT)法转化的慢性数据三类数据。此外,还通过当量浓度计算了多环芳烃的联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由萘的原始数据、ACR数据、ACT数据计算所得PAF分别为0.002414%、114.3%、160.4%;由荧蒽的原始数据、ACR数据、ACT数据计算所得PAF分别为39.30%、55.14%、163.6%;由当量浓度原始急性毒性数据、ACR转化的慢性毒性数据以及ACT转化的慢性毒性数据计算得到的联合PAF值分别为46.44%、91.34%、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