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7月以来,一系列行业规则相继发布,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体系基本建立。2010年1月起,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在我国启动,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在这六年里,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突飞猛进。这项业务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融资、避险渠道,也为证券公司提供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但在2015年,由市场的去杠杆引发了三周内A股市值大跌15万亿、上证指数下跌30%,使得市场各方开始正视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本文将管理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工作现状相结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策略进行研究,进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优化,目的是为了使该项业务的风险控制策略既能符合监管要求,也能顺应市场发展,又能贴合公司实际,保障证券公司平稳长远地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本文选择了H证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融资融券业务究竟是什么、它的特点、与普通证券交易的区别以及对市场参与主体的影响开篇,随后回顾了世界成熟资本市场对于融资融券业务模式的选择,从而引出了我国目前该项业务的开展模式。在对h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策略的研究过程中,本文以该业务的盈利模式作为风险识别的切入点,辅以公司目前该项业务的开展情况,将其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按照种类概括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等;并再进一步将其归类抽象为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随后,通过对h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现状的剖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再将这些问题结合前期风险识别的结果,对h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地优化,使之更加完善。最后,提出企业要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员工持续培训机制、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坚持定期稽核四方面工作着手来保障这一优化的风险控制策略能真正落到实处。本文中所选的h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时间较长,客户基础广泛;同时,整个行业都面临着相同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因此h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策略方面的问题在行业内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文中提到的,通过拆分盈利环节来识别风险的方法,一些经过优化的风险控制策略以及将大数据应用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思想,对行业内其他证券公司也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使这些融资融券风险控制策略为公司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