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庆湿地资源是与城市相互依存的复杂且独特的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同时对大庆市的水环境、自然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在追求城市规模和经济效益的的同时,忽视了城市湿地的功能和意义,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使得大庆市的湿地水质不断劣化;大量的城市湿地被工业化和城市化蚕食,使得湿地面积大量缩减,并丧失了其生态调节功能。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大庆市湿地的分布格局及近三十年的动态变化,为地方政府提供管理和保护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恢复城市湿地,建设宜居城市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通过地理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对大庆湿地(包括大庆市区、杜尔伯特县、肇源县、肇州县、林甸县)1987-2016年近三十年间湿地的面积、类型、变化、分布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查明大庆市湿地近三十年间具体的动态变化与原因。论文采用的数据包括:1987年和1996年Landsat-5 TM遥感影像、2007年的Landsat7-ETM影像、2016年的Landsat8-OLI影像以及自1987年以来近30年的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人口统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信息数据。研究方法是通过对遥感与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大庆(1987-1996年、1996-2007年、2007-2016年)湿地面积、类型、分布格局、动态演变等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依据有关城市湿地的传统分类定义及原则,结合大庆地区的地域特征和实际情况,建立了既能满足传统的湿地分类原则,又能反映大庆湿地的鲜明特征的湿地分类系统,并以该分类系统为依据,对研究区内湿地进行了分类,运用ENVI5.3软件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形成了大庆湿地信息现状图,最后,根据处理结果,通过空间自相关、动态度与变化速率、质心变化、景观破碎度等研究方法对大庆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提取气象数据、人口统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信息数据分析对湿地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经研究表明:(1)天然湿地在研究时段的近30年来,天然湿地总面积持续减少。其中,湖泊、沼泽湿地的面积丧失最为严重,滩地、河流湿地面积逐年减少但总体变化量不大。(2)人工湿地在研究时段的近30年来,人工湿地总面积持续增加,水田面积的增长幅度是所有湿地类型中最大的,水库坑塘的面积逐年增加但变化幅度较小。(3)对大庆湿地近30年间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知大庆湿地缩减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起到了较大的作用。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总结得出一直以来大庆湿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切合大庆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措施,希望对维护大庆湿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构建美丽大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