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590薄规格热轧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fs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相钢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目前,汽车工业所使用的薄规格双相钢以冷轧双相钢为主,很少有薄规格热轧双相钢应用于汽车工业。与冷轧生产薄规格双相钢相比,热轧生产薄规格双相钢难点在于板形、表面质量以及力学性能的控制。本文以低成本C-Si-Mn-Cr成分体系DP590双相钢为研究对象,以基于无头轧制工艺(Endless strip production,ESP)开发薄规格热轧DP590双相钢为目标,对实验钢的奥氏体变形行为、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冷却工艺参数对实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验室热轧实验开发薄规格DP590热轧双相钢。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和变形抗力。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为0.05s-1和0.1s-1,变形温度为900~1050℃时,实验钢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为动态再结晶型,动态再结晶激活能为237.442kJ/mol,建立了实验钢动态再结晶模型,绘制了动态再结晶区域图;应变速率为3~20s-1,变形温度为850~1000℃时,实验钢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为动态回复型,建立了实验钢变形抗力模型,经验证实验钢变形抗力模型的精度较高。(2)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变形工艺对实验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实验钢奥氏体晶粒和后续冷却生成的铁素体晶粒均得到细化;对比常规变形工艺和ESP变形工艺,在第二次变形前,ESP变形工艺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大于常规变形工艺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后续冷却生成的铁素体晶粒与奥氏体晶粒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在第二次变形时,ESP变形工艺产生的变形抗力小于常规变形工艺产生的变形抗力。(3)通过热模拟实验,绘制了实验钢常规变形工艺和ESP变形工艺的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均减小,ESP变形工艺相变较慢,在ESP变形工艺中出现马氏体相区,在同一冷却速度下,ESP变形工艺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大于常规变形工艺铁素体晶粒尺寸,ESP变形工艺的铁素体体积分数小于常规变形工艺的铁素体体积分数。(4)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 ESP变形工艺条件下,冷却工艺参数对实验钢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前段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均减小,马氏体由岛状向块状转变;在冷却经历总时间一定时,保温时间对实验钢组织影响较大,保温时间增加,实验钢铁素体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均增加,马氏体由块状向岛状转变;随着保温温度的下降,铁素体晶粒尺寸先增加后保持不变,铁素体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当保温温度较低时,实验钢组织中出现珠光体和贝氏体组织;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实验钢铁素体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均增加,马氏体由块状向岛状转变;随着末段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逐渐减小。(5)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常规轧制工艺和模拟ESP轧制工艺的热轧实验,冷却模式为空冷+淬火两阶段冷却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下降,轧材组织中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马氏体体积分数减小,马氏体形态由大块状向小岛状转变,轧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延伸率上升,在淬火温度较低时,轧材组织中出现珠光体组织;在同一淬火温度下,ESP轧制工艺的轧材组织中铁素体晶粒尺寸较大,体积分数较小,马氏体体积分数较大,强度和延伸率均较高,常规轧制工艺的轧材组织中存在明显马氏体条带状组织,在560℃淬火时,ESP轧制工艺的轧材组织中出现珠光体组织,在600℃淬火时,常规轧制工艺的轧材组织中出现珠光体组织。
其他文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下文简称现行规范标准)引入“生活圈”理念,调整了居住区分类规模标准,最大规模划定为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在社区商业设施配套方面,旧版规范标准强调“均质化”的设施配置思路,而“生活圈”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设施配置思路。在现行规范标准大环境下,需从生活圈的视角进行思考如何将“生活圈”理念融入社区商业设施配置,营造良好的社区商业设施使用环境。前人对于
金属辐射板具有安装方便、维修费用低、温度分布均匀、舒适性高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款辐射板型式,但其性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冷冻水温度、冷冻水流速以及室内热环境等。本文采用实验和模拟方法,探究极端运行工况(辐射板表面温度等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下辐射板冷冻水阀门的最佳调节模式以及常规运行工况(冷冻水温度比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高2℃)下,冷冻水流速对辐射板性能(防结露特性、制冷效果、表面温度均匀性
双酚A(BPA)是世界上工业使用量最大的化合物之一,因其对生物体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对BPA的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管和限制。双酚F(BPF)作为最常用的“BPA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但是近年来,BPF也被证明具有和BPA相似的内分泌干扰活性,经工业活动释放到环境介质中造成BPF污染。微生物修复是去除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白腐真菌因其对有机物的降解广谱性和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衣物穿着有了新的要求,这也催生着织物整理柔软剂的发展。目前纺织工业中最普遍应用的是有机硅柔软剂,有机硅柔软剂的优点是柔软性极好同时原料来源简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易黄变,耐水洗性不佳,亲水性差等。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更合理高效的改性措施。因此本研究的重点是通过设计合成特定的聚硅氧烷结构赋予织物在亲水性能和柔软性能上的平衡。本文以双端含氢硅油(α,ω-PHMS)和烯丙基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又称为“综合管沟”、“共同沟”,是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空间统筹开发的重要方向,也是城市地下综合运营能力的集中体现。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看海”、“空中鸟网式电线”等现象,也可以解决管线事故耦合灾害、管线埋设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面貌。但即使综合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网络安全威胁,不同类型的漏洞、病毒及恶意攻击都对互联网资产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网络威胁趋势的不断走高,信息安全防御技术和手段也不断迭代更新。虽然现有手段针对网络威胁有一定防护效果,但无法较好的处理日趋严重的网络威胁,入侵检测技术面对海量的网络入侵可以进行主动识别并防御而被广泛应用。通过对大量已有的入侵检测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
近年来,Courant代数胚和Dirac结构已经是泊松几何与数学物理这两大学科中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二者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不但自身具有优良的数学性质且在微分几何等数学与物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Courant代数胚和Dirac结构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对Poisson李群和李双代数进行研究,并取得丰富的成果。然而很少有人研究关于镜像Courant代数胚和Dirac结构扩张的问题。因此本文对镜像Cou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的过度使用以及其在水环境中的不完全代谢,导致水环境中LEV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检出。而LEV由于其生物难降解的特性,导致其在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中很难被消除,因此研究水体中LEV的降解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过硫酸盐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能利用具有高氧化电位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来氧化降解抗生素。铁酸锌(ZnFe2O4)是一种特殊的半导
长期以来,由于细菌的蔓延和传播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对层出不穷的耐药菌的威胁,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睫。贵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广普的杀菌性能备受青睐,其中Ag纳米粒子(Agnanoparticles,Ag NPs)是应用最广的纳米杀菌材料。本文采取绿色合成的方法制备了Ag NPs,并对绿色合成Ag NPs的反应机理进行分析,探究了影响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生长因素。同时,本文还对绿色合成的Ag N
砷是一种强毒性的化学物质,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生态和健康威胁,存在巨大的生态风险/环境危害。砷的毒性与其存在形态具有密切关系,环境中常见的剧毒砷主要是三价[亚砷酸盐,As(Ⅲ)]和五价[砷酸盐,As(V)]的无机砷,而有机砷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毒性较弱,三甲基砷(TMAO)、砷甜菜碱(As B)和砷胆碱(As C)则被认为是微毒或无毒的。砷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海产品中通常含有高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