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广州体育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进行调查与研究。于2008年9月至12月期间,对广州市所辖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10个区内的体校、足球学校的教练和上述辖区内总共32所足球重点学校的高中、初中和小学的足球老师和教练以及参与足球运动训练或竞赛的学生、运动员及其家长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我院研究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专家、足协青训部门领导以及体校、足校教练进行了访谈。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广州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呈多元化、多渠道态势,但其核心——管理机构的设置却比较混乱,多种管理制度并存。出现多头管理、对同一部门的重叠管理以及无人管理等等问题,导致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制度不明晰。  2.广州市足球教学与训练的理念比较落后,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内容和思路,一直以来都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在专业和业余训练中,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训练理念仍在主导着青少年日常的教学与训练。  3.目前广州市青少年运动员队伍状况是:全市业余体校共有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今年尚未注册,以2007年体校比赛注册为参考)约610人,其中 U-13组200人、U-11组234人、U-9组112人、女子U-11组64人。共有注册的业余体校青少年足球队约27支。无论从普及的层面以及普及的人数来看,广州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储备都不容乐观。而且,目前广州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编制方式较为混乱。  4.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情况令人担忧。广州市体育局每年的拨款只能保证拨付各体校一年一次的基本训练装备和器材,远远保证不了日常训练的需要。而且,各区市对业余体校的经费也只能基本保证一年一次比赛费用和教练员的基本工资补贴,其余活动经费只能通过有限的市场运作加以解决。  5.青少年后备队与专业队相比,存在着教练员水平倒置的现象,且足球教练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不合理现象;在中小学校任教的足球老师或教练员几乎都是无证上岗。相关部门也没有针对青少年足球教练员队伍的固定、统一和有效的考核制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众传媒控制着国际间信息的流通,我国对外传播基本上是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发
对于市场竞争极其残酷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来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对自身所从事的活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了解应该从何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