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对林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zhez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以林草为主的良好的植被覆盖环境的恢复。然而,不允许破坏的植被建设与以植被为生产资料的畜牧业生产,存在着“固有的历史性”矛盾。要从根本上协调、解决植被建设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真正处理好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还在于解决保障生态环境条件下之“生态载畜量”问题,即解决牧业发展“度”的问题。而要确定其“度”之标准,深入、系统地定位研究,则是无法逾越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如何协调林-牧关系,如何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使畜牧业得以稳步发展,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根据该区生态环境治理中可作为牧场放牧的植被情况,选取坡度20°~30°坡面的沙打旺草地和柠条林地作为试验区,共建立了48个放牧试验小区和6个对照小区(各小区分别用铁丝围栏隔开),通过连续三年定点定位的放牧试验观测,对不同畜种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对不同植被类型0~10cm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放牧过程中沙打旺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抗蚀性的演变规律,采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状况、团聚度、分散系数和分散度等各项指标对放牧林草地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进一步认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的环境效应和确定适宜的载畜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放牧对沙打旺草地和柠条林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一定的影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加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容重上升,含水量和孔隙度下降。且这种影响一般随着放牧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全磷含量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而速效磷和全钾的含量则依放牧地植被类型不同变化趋势也不同,即沙打旺草地0~10cm土壤的速效磷和全钾的含量都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柠条林地0~10cm土壤的速效磷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全钾的变化趋势为重牧>轻牧>中牧。0~10cm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沙打旺草地和柠条林地则都表现为中牧>重牧>轻牧。(2)放牧地植被类型不同,放牧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也不同。沙打旺草地0~10cm土壤的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均高于柠条林地,而土壤的容重、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则都低于柠条林地。(3)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放牧地践踏较轻,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则较高。
其他文献
紫色土作为主要的农业种植土壤类型,绝大部分以坡耕地的形式存在于三峡库区,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为耕作和施肥等因素的影响,紫色土坡耕地肥力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地衰退,随着发生在坡耕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树木年轮气候学作为一种研究气候变化的新方法,在气候的重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湿润地区开展的树木年轮气候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在揭示树木
紫色土是三峡库区重要的土壤资源,但由于该区降水在时空上的分布极不均匀,暴雨和季节性干旱的频繁发生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生产力下降是限制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土壤入渗
摘要:自从我国实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涉及各类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开始自然地和英语交流工具相互挂钩。面对此类国际化经济事业发展背景,我国不管是初中、高中或是大专院校,都会将核心注意力全面投射在英语课程覆盖范畴和个体专业化素质改造层面之上。而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针对目前我国大专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加以客观论述,同时利用最新技术引导手段和设备资源,加以改善策略细致解析,希望能够为相关英语日常教学互动单元提
本文以一年生实生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核桃(Juglans regia L.),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柿子(Diospyros kaki L.f.),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