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游仙诗发展论略

来源 :唐都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eng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仙诗早在六朝就已成为堪与山水诗、田园诗鼎足而三的一个诗歌品种,但它却远未获得与后两者同等的重视,尤其是对唐前游仙诗,一直缺乏系统与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前游仙诗作一系统的梳理,作为这一方面研究的补充。 本文分五部分十二节。第一部分以表格的形式对于唐前游仙诗创作概况作以整理,指出本文写作的目的与思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论述了以咏“列仙之趣”,“以道游仙”,“坎(?)咏怀”为其特点的三类游仙诗的起源与发展。第五部分简要的分析了唐前游仙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唐代游仙诗对于唐前的发展。 第二部分分为三节: 第一节主要依据《史记》的记载,推测已失传的秦代的《仙真人诗》的内容及其创作背景。第二节以汉武帝求仙祭祀之事为切入点,结合汉代道教发展的情况,指出汉代神仙思想总体来讲是非理性,占据主导的地位,这也就使得汉代的游仙诗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与秦代《仙真人诗》相同。这一部分还分析了以《郊祀歌》和汉乐府为代表的汉代游仙诗的特征:其一,浪漫风格,写实精神;其二,“丽以淫”的艺术特色。第三节简单介绍了六朝同类游仙诗的创作情况。 第三部分分为三节: 第一节指出《庄子》虽然是散文,但他用神人形象对得道的境界进行描绘。对道的拟人化,具体化的描写的方法,却为游仙题材类文学创作开辟了借游仙以游玄的主题类型。第二节主要分析了阮籍、嵇康游仙诗中的道家色彩,指出嵇康与阮籍的共同点在于将成仙与求道,游仙与游玄相联系起来。同时,随着这种结合,隐逸与游仙也开始出现并存的现象,从庄子到嵇、阮直至郭璞,将隐逸与游仙相结合,游玄与游仙,游道与游仙完美结合。第三节从道家本体论出发,指出道家以“心斋”“坐忘”来在内心感受道的存在,摒弃外部世界的“五色”、“五音”、“五味”的体道方式带来的是一种“游心”式的审美方式,所谓“游仙”,“游”之超越意义,就在于扬弃与提升:扬弃俗世的价值,而提升到更高更辽阔的精神领域中去,这就是道家体道方式对游仙诗的影响。 第四部分分四节: 第一节主要分析了楚辞中具有后世游仙诗特色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中的《涉江》、《悲回风》以及《远游》等篇,指出从《离骚》到《远游》,后世所说 N“e④。W”N&&8*④8了7《。8。#8《4$M$》@w3$ME$1t 述了曹操。曹植的游仙诗创作。第三节从郭噗的个人际遇入手论述了其《游仙诗》 萌发的新的思想和风格。第四节对前面论述的三类游仙诗作以比较,指出三者之 间的根本区别。 第五部分分两节: 第一节指出唐前游仙诗在文学与道教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第二节以李白、曹 唐等人的游仙诗为例,简略分析了唐代游仙诗对于唐前的继承与发展。这一部分 还补充提到游仙诗与山水诗的关系等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家庭化产房医疗废物处置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调研及相关人员的书面问卷调查,汇聚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环节中易忽略的问题,结合有关法律
从平衡两路图像对比度的角度,采用双硅基液晶(LCoS)芯片设计了一种实用的微型立体投影光学引擎。光学引擎中双LCoS芯片分别用于调制左右眼的图像,一个白光LED作为投影光源,两
《说文解字》部首540部,统领9353个篆字,使纷繁复杂的汉字被整理出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从叠文和反对文两个方面出发,对《说文解字》部首中的相同部件字作分析研究。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当前一种有效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手段,能够降低供应链整体库存水平,提高供货速度,对整个供应链和下游企业效益的提高比较明显。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供
<正>利达光电(002189)主营光学元件、光学辅材、光敏电阻等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生产的精密光学元件主要应用于投影仪、背投电视等投影显示设备。2007年1-6月,公司
研究背景: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缺血与其导致的心肌坏死是一种全或无的关系。近年认为缺血对心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缺血时间在5min内时心肌处于可逆性损伤,恢复再灌注后缺血心肌迅速
对苏邦煤矿水来源及其通道进行分析。认为矿井的主要补充水源为地表水和地面潜水,进入井下的主要通道是NW向的辉绿岩墙,并给出了苏二井的治水方案。方案认为,其治理方式有2种:(1)注浆堵
自1999年电视真人秀节目兴起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作为中国娱乐节目的强有力竞争对手—韩国娱乐界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然而,随着真人秀的持续发
利益共生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基础问题。基于区域行动者网络-空间响应的分析链条,考察行动者网络在空间上的影射,以长株潭为例,通过勾画其红色旅游利益空间格局,并分析其形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居民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市场均衡性质。文章立足于解决三个基本现实问题,即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不足还是过度?如何认识与判断?政府对教育的干预程度是否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