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地基与基础接触面的静力特性分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问题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中普遍存在,一直是近几十年来比较受关注的土木工程问题之一。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中,由于二者的变形模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结构与土的交界处的受力与变形也变得相当复杂,并将其交界部分称为接触面。在实际研究中发现,接触面并不单是两种材料的交界面,它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单元。合理地描述土与结构接触面的静动力学特性,对于正确地评价土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为土与结构接触面单元的研究。土与结构接触面特性研究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1)就国内目前出现的大量关于土与结构接触面的静力特性分析研究的文献当中,主要是基于一般土体与结构接触面的研究,而对于特殊土如黄土、膨胀土以及软土等与结构接触面特性研究应用的比较少。对黄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甚至还未见报道;(2)从大量的研究成果中发现,诸多学者在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使用较大尺寸土样时采用的都是重塑土,而这却与部分实际工程相违背,如土体与桩基、土体与地铁隧道侧壁等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等。为了正确、合理、真实的模拟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本文将采用尺寸为30cm×30cm的原状土样、重塑土样,用自制的大型单剪仪进行单剪试验,对黄土地区的地基与基础接触面特性进行研究。本文借鉴于前人的研究经验主要对针对原状黄土与光面混凝土、重塑黄土与光面混凝土、重塑黄土与毛面混凝土相互作用进行试验分析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出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的曲线关系,将三种接触面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讨论影响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各种因素,并从两个方面分别确定各接触面单元的厚度。最后分析接触面单元形式,提出接触面本构模型,并给出本构方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
其他文献
滑坡是一种多发性的地质灾害,与地震、火山一样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自然灾害。它不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自然环境和资源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因此,滑坡灾害的研
侵蚀环境下,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F)筋替代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钢筋锈蚀的方法。由于GFRF筋与钢筋在制作和力学性能上存在本质的不同,将其应用于混
土体液化引起地面建筑物震陷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地震时饱和砂土的液化是建筑物遭受破坏的原因之一。地震下液化场地上的建筑物震陷通常是不均匀的,这
软土地区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的沉降较大,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地基不均匀沉降是工程设施、建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将导致上部结构
三维稳定性分析考虑边坡的空间性能,实际上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边坡的实际状况,采用二维分析假定成平面应变问题往往和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边坡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人类造成巨大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中的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工程应用中都较为广泛,但这两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针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具有自重轻、经济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由于剪力滞效应的存在,从而使得翼板纵向应力沿横向的分布并不是如材料力学分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盾构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地
闽南地区有石厝、土楼、大木架瓦房、竹楼、风雨桥等诸多历史悠久的地方建筑,旅游发达,宜于居住。但在大多数地区,村镇民居一直尚不被关注,有的已破败不堪。新建的村镇建筑大部分
由于钢材具有强度高、材质均匀、自重轻等优点,钢结构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大型公共建筑结构中应用极多。钢结构的腐蚀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结构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