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影响范围广泛。我国地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灾害频繁。中国地震台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发生地震近900次,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我国东部处于季风区洪涝灾害频发,东南沿海是台风灾害多发区。地震、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对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造成很大影响。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衍生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应急信息传播的难度。使自然灾害应急信息不同于日常信息,其具有减少灾害损失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同时,Web环境下每位用户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接受者和传播者,扩展了突发事件应急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各类监测技术的发展,地震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是可以提前预测的。在这样的应急信息需求下,突发事件信息内容在多渠道的传播过程中高度扩散。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对灾害信息和灾情动态等应急信息需求超于平时。真实与虚假的应急信息混杂的传播会影响公众情绪以及社会稳定。因此,公众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权威和信赖的应急信息来源、传递客观可信赖的应急信息内容、利用方便快捷的应急信息传播渠道来保证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有效传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降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害。因此,探索影响应急信息传播信任因素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以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和调查问卷为研究方法。在信息传播理论和媒介可信度的指导下,对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影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信息传播信任因素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从信息传播要素:信源、信息、信道和信宿,即信息来源,信息发送者的权威性、关注度和及时性,应急信息传播内容全面系统性和可信赖性,应急信息传播渠道的方便快捷、传播渠道和影响范围,应急信息接收者情感因素、人口特征和相似经历四个纬度11个视角探究影响自然灾害应急信息传播过程信任的因素,建立应急信息传播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研究假设。运用调查问卷量表的方法对提炼的影响应急信息传播信任度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 20.0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信息传播的信任因素模型。提出提升自然灾害应急信息传播信任度对策。有利于提高政府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治理能力,为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参考思路,为政府治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提供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