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声词是以语音为手段,模拟人、动物、自然现象发出的声音的词,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最原始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类词。拟声词的产生是以自然界的声音为基础的,但是拟声词并不是自然声音的单纯的模仿,而是自然声音的习俗的定型。 汉语和朝鲜语都存在大量的拟声词,特别是朝鲜语是堪称为世界上拟声词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因此,汉语和朝鲜语学术界各自对拟声词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对汉朝拟声词的对比及翻译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在汉朝拟声词的对比当中找出其共性和区别,而且把这些特点应用在的具体作品的翻译中。 本论文对汉朝拟声词的对比研究是以延边语言研究所编的《朝鲜语拟声拟态词分类词典》和龚良玉编著的《象声词词典》中的汉朝拟声词为基础,在语音结构和句法功能方面进行比较。 本论文对汉朝拟声词的翻译研究是在文学作品《红楼梦》和《围城》的汉语原著中的拟声词与其朝鲜语译文中的对译关系中,找出一些规律,并加以说明。 本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等内容。 第二章对拟声词的概念及特点加以了说明,并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对汉朝拟声词的语音结构及句法功能作了比较。 拟声词是摹拟事物声音的词,但事物的声音本身不是拟声词,拟声词是对事物声音的有条件的模拟,是属于语言范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