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整个社会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着。但也存在着众多不和谐的因素,例如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曾一度到达警戒值。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的表现,是社会不公平的一种体现,是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不定因素,而这也是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违背的。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在一个安定、和谐的大环境下才能更好的进行,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对保持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形式的收入差距问题,例如性别收入差距。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他们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群体中就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工资差距问题,农村劳动力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农村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收集并总结国内外研究性别工资差距的文献,归纳出影响农村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因素;(2)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特征和就业状况进行描述统计性分析,分别考察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下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3)采用OLS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工资的影响,通过对性别因素估计系数的考察来分析性别工资差距的变化趋势,分别对男女不同性别组进行回归分析,考察组内影响因素的作用;(4)采用Neumark分解方法,对不同时期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分解,从均值差距的角度考察性别工资差距的原因;(5)根据前面的研究结论,提出旨在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工资差距,并且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性别工资差距的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年龄段条件下是不一样的,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现阶段中部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要小于东部和西部,并且非国有制企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在不断恶化,在不同的年龄段,性别工资差距也不尽相同;(2)回归的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但可以发现工作经验对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存在显著地影响,并且该影响程度在不断扩大,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所有制形式对男性工资水平的影响程度已渐渐消失,工作经验对女性工资水平的影响正逐步加强;(3)个体特征的差异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可解释比例在不断提高,同时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仍然是引起性别工资差距的重要原因,但其影响程度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