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酸探针和金纳米颗粒的小分子和酶活性电化学检测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glankej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已经成为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并在医疗、医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生物识别的高度专一性和电化学信号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易于微型化等优点,人们对此作出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等一些特殊的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可以大大提高生物传感器的响应性能,为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生物分析等领域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本论文瞄准这一研究热点,将生物化学、纳米技术和电分析化学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基于生物识别的高度专一性和灵敏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对生物小分子和酶活性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基于发夹型DNA和E.coli DNA连接酶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电化学检测利用发夹型DNA探针和E.coli DNA连接酶发展了一种高灵敏、高特异NAD+电化学检测新方法。在该方法中,发夹型DNA的3端修饰巯基,5端修饰生物素,以茎环状自组装修饰到金电极上,当检测体系中无NAD+时,生物素靠近电极表面,阻碍电子传递,处于“eT OFF”状态;当检测体系中有NAD+存在时,E.coli DNA连接酶被激活,两段与发夹型DNA环部互补的DNA片段发生连接反应将发夹型DNA打开,生物素远离电极表面,发生电子的自由传递,产生可测量的电化学信号(eT ON)。采用该方法实现了对NAD+的特异性检测,其线性范围为3 Nm-5μm,检测下限为1.8 Nm。   二、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端粒酶的研究利用端粒酶可以以自身为模板进行逆转录的特点和金纳米颗粒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承载较多核酸片段的特点,构建了一种检测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电化学方法。将末端含有端粒酶引物片段的模板DNA链修饰在金纳米颗粒修饰的电极上,末端标记亚甲基蓝(MB)的信号探针与电极上的模板DNA互补配对,MB能够与电极表面发生电子传递,产生可测量的电化学信号。在加入端粒酶和dNTPs后,端粒酶引物片段不断延伸,延伸后的DNA片段可以与模板DNA互补配对,将已经连接了的检测链竞争下来,游离出的信号探针末端电活性物质MB远离电极表面,阻碍了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电化学信号变小,这是一个信号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从而实现对端粒酶的检测。该方法可以检测出2×102个/mLHela细胞内的端粒酶。   三、基于金纳米颗粒的放大作用对DNA聚合酶KF-的电化学检测利用金纳米颗粒具有较小尺寸、容易被带到电极表面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承载较多核酸片段的特点,发展了一种简便、快速检测DNA聚合酶KlenowFragment(exo-)(KF-)的电化学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将巯基修饰的引物片段修饰在电极上,加入模板DNA以及标记DNA的金纳米颗粒后,由于引物片段和标记在金纳米颗粒上DNA都能与模板链进行杂交,从而使得模板链同时连接了引物片段和金纳米颗粒标记的DNA(AuNPs-DNA)片段,再加入电活性物质RuHex,RuHex能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结合在电极表面的DNA上,由于AuNPs带来的DNA在电极表面堆积,从而能够吸附大量的RuHex,使得RuHex与电极表面电子传递增强,产生电化学信号。当加入dNTPs以及DNA聚合酶时,引物片段发生延伸反应,延伸的DNA链能够将标记了DNA的AuNPs竞争下来,AuNPs被游离出来并带走大量的RuHex,信号减小,从而实现对聚合酶的检测。该方法可以检测到5 U/Ml的KF-。  
其他文献
苯并咪唑稠合芳烃是一类重要的多杂环化合物,其基本骨架结构存在于诸多天然产物、药物和有机功能材料之中。如苯并咪唑稠合异喹啉是一类重要的药效团,许多衍生物都显示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具有抗癌、抗菌、抗HIV-1和抗真菌等生理作用;1,2-(杂)芳基稠合咪唑或苯并咪唑结构可作为电子传输和发射的基本单元,已应用于新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开发之中。因此,苯并咪唑稠合多环杂芳烃骨架结构的高效、简洁和高选择性的合成方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概况,特别是有机颜料微胶囊化的方法及应用。介绍了提高有机颜料耐晒黄G应用性能的微胶囊包覆方法,研究了微胶囊化处理颜料耐晒黄G的特点及方法,分别对脲醛树脂、密胺树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最佳试验条件。 用原位缩聚法制备以密胺树脂(MF)为囊壁的颜料微胶囊的包覆条件为:在温度为70℃时加入摩尔比为1:2.5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在pH值
纳米TiO2光催化剂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导电性、良好的氧化还原性等优点成为了当今研究最广泛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它最多的被用于降解各种工业废水的水处理剂,很好的实现了废水的无毒无害化与循环利用。然而因纯TiO2本身具有的结构缺陷导致其不能被广泛地投产于实际应用。本课题针对此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TiO2光催化剂进行四种元素掺杂改性研究,以模拟染料废水为主要目标降解物研究改性TiO2的光催化活性。选用
该文主要研究了间歇等电谷氨酸结晶提取过程.在考虑二次成核和温度等因素基础上,分析建立了该过程的结晶动力学模型,确定了谷氨酸调酸冷却结晶过程的加酸方程,并在实验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