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点解决模式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具有关注优势、聚焦未来、目标导向等特点,目前已被应用于日益兴起的即时文字对话的网络心理干预,但对其语言文字特征分析及干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仍旧缺乏。本研究在初步分析了焦点解决对话语言文字特征的基础上,以大学生、护士两个群体为例,探讨了基于焦点解决取向即时文字对话干预的有效性机制。其中: 研究一运用微观分析方法对5名焦点解决熟练者和9名初学者进行逐文字稿对话语言文字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熟练组与初学组在使用形塑、提问和积极表达的次数方面差异显著,说明焦点解决对话语言文字具有复杂形塑、开放式提问和积极表达居多的特征,该特征可用于指导焦点解决取向的即时文字对话干预。 研究二采用单因素准实验设计,将120名大学生分为两个实验组(App组和Writing组)和对照组,采用积极导向的开放式提问、复杂形塑与焦点解决的积极干预策略和赋能、解决建构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焦点解决取向干预。每天主试群发提问——被试回答反馈(App组用手机软件,Writing组用纸笔书写)——主试私信形塑,持续七天。对照组无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大学生的正性注意偏向、积极率得分显著提高,负性注意偏向得分显著降低,两实验组正负性注意偏向、积极率得分的变化量均无显著差异,初步提示基于焦点解决对话语言文字特征的干预具有显著效用。 研究三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选取180名在职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上述干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扩充,并将干预时长延长至二十一天,干预在微信群中进行。对照组无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护士的积极率、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提高,工作压力得分显著降低,研究证明该干预方式在护士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总结论: 焦点解决取向即时文字对话干预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效果得到初步验证,提示该方式可作为移动互联网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因本研究受样本量、干预时间的限制,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后续可继续扩大样本量、增加干预时间,验证该干预方式的有效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