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发生的农牧争地矛盾,从无到有,缓慢发展,再到高峰,伴随着的是国营牧场从边郡向内陆的辐射过程。这种迁徙转变,与以农业为本的中原王朝的立国之策相违背,农牧争地的矛盾发展的越来越严重。到了北宋,农牧争地比前代任何王朝都激烈。 北宋是一个典型的中原农耕王朝,一方面,北宋失去了西北地区赖以养马的传统牧场,不得不把牧场的设置向中原地区迁移,需要占去大量农耕地作为牧地。另一方面,北宋所辖疆域面积缩小,却人口不断增长,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综合这两个方面,就不难发现,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要置监养马,又要扩大农业用地,就会有牧地侵占农田和农户侵冒牧地的事件发生。再加之,北宋当时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北宋农牧争地的矛盾变得更加激烈。纵观整个北宋,在农耕区设置的诸多牧场,几乎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农牧争地的矛盾,这也成为北宋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在明确农牧争地范围的前提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要了解北宋王朝之前农牧争地的发展情况,到北宋时,农牧争地问题何以如此激烈,也要了解北宋各路农牧争地发生的情况,以及北宋政府采取的对策和成效,还有农牧争地带给北宋的影响等等,并得出最终的结论。因其官牧的存在是农牧争地的前提,故以官牧作为主要的叙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