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最小社会单位,家庭的形成以夫妻婚姻关系的缔结为标志,婚姻幸福是家庭稳定的前提,因此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逐年攀升,现代婚姻稳定性弱化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劳动力市场性别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微观角度来看,家庭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力市场性别结构的变化对家庭分工产生了深刻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模式受到挑战。家庭分工模式“转型”对夫妻婚姻的稳定性造成了冲击,成为影响婚姻质量的重要因素。
首先,本文从经济分工和家务分工两个角度来刻画家庭分工—以丈夫年收入占夫妻总年收入的比例度量经济依赖丈夫程度,反映家庭的经济分工;以妻子每日家务劳动时间占夫妻每日总家务劳动时间的比例度量家务依赖妻子程度,反映家庭的家务分工。其次,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构建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LCA)模型对婚姻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得到婚姻质量的二分类变量,并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不同家庭分工模式下的婚姻质量差异,发现分工平等的家庭拥有高质量婚姻的可能性更大。
本文以婚姻质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家庭的经济分工和家庭的家务分工为核心解释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研究家庭分工对婚姻质量的影响,并研究这种影响在不同年龄段家庭中的差异以及在城镇和乡村家庭中的差异。研究发现:(1)总体上,家务分工方面,家务依赖妻子程度高的家庭,夫妻拥有低质量婚姻的概率更大;数据中没有找到家庭的经济分工对婚姻质量存在显著影响的证据。(2)家庭的经济分工对老年家庭的婚姻质量有显著的正效应,对青年家庭和中年家庭夫妻的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即经济依赖丈夫程度越高,老年家庭的夫妻拥有高质量婚姻的概率越大,但没有证据表明青年和中年家庭也存在类似现象。(3)家庭的家务分工对青年家庭夫妻的婚姻质量有显著的负效应,即家务依赖妻子程度越高,青年家庭夫妻拥有低质量婚姻的概率越大。(4)对中年家庭来说,家庭的家务分工对夫妻婚姻质量的影响呈倒“U”型,当妻子的家务劳动时间在夫妻总家务劳动时间中的占比大于0.55时,家务依赖妻子程度增加才会提升低质量婚姻发生的概率。(5)家庭的经济分工对城镇和乡村家庭的夫妻都没有显著影响。家庭的家务分工对城镇家庭夫妻的婚姻质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家务依赖妻子程度高的城镇家庭,其夫妻拥有低质量婚姻的概率更大,但没有证据表明乡村家庭也存在类似现象。
首先,本文从经济分工和家务分工两个角度来刻画家庭分工—以丈夫年收入占夫妻总年收入的比例度量经济依赖丈夫程度,反映家庭的经济分工;以妻子每日家务劳动时间占夫妻每日总家务劳动时间的比例度量家务依赖妻子程度,反映家庭的家务分工。其次,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构建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LCA)模型对婚姻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得到婚姻质量的二分类变量,并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不同家庭分工模式下的婚姻质量差异,发现分工平等的家庭拥有高质量婚姻的可能性更大。
本文以婚姻质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家庭的经济分工和家庭的家务分工为核心解释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研究家庭分工对婚姻质量的影响,并研究这种影响在不同年龄段家庭中的差异以及在城镇和乡村家庭中的差异。研究发现:(1)总体上,家务分工方面,家务依赖妻子程度高的家庭,夫妻拥有低质量婚姻的概率更大;数据中没有找到家庭的经济分工对婚姻质量存在显著影响的证据。(2)家庭的经济分工对老年家庭的婚姻质量有显著的正效应,对青年家庭和中年家庭夫妻的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即经济依赖丈夫程度越高,老年家庭的夫妻拥有高质量婚姻的概率越大,但没有证据表明青年和中年家庭也存在类似现象。(3)家庭的家务分工对青年家庭夫妻的婚姻质量有显著的负效应,即家务依赖妻子程度越高,青年家庭夫妻拥有低质量婚姻的概率越大。(4)对中年家庭来说,家庭的家务分工对夫妻婚姻质量的影响呈倒“U”型,当妻子的家务劳动时间在夫妻总家务劳动时间中的占比大于0.55时,家务依赖妻子程度增加才会提升低质量婚姻发生的概率。(5)家庭的经济分工对城镇和乡村家庭的夫妻都没有显著影响。家庭的家务分工对城镇家庭夫妻的婚姻质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家务依赖妻子程度高的城镇家庭,其夫妻拥有低质量婚姻的概率更大,但没有证据表明乡村家庭也存在类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