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的慢性炎症性免疫疾病,以中轴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骨突关节,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重的功能障碍。临床典型表现为腰背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本病好发于15-30岁的青少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初发症状常为反复发作的腰部、臀部、髋部疼痛及腰部僵硬,晨僵明显,间歇性或两侧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阴天或劳累后加重,休息或遇热则减轻。继续发展则腰臀部疼痛及腰部僵硬都变为持续性,脊柱的生理弯曲消失,迄今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近年来,蜂针治疗该病其临床疗效明确,而因其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和疗效迅速,备受界内关注,而蜂针疗法的背景来自民间蜂针与中医针灸理论结合,是属于针灸的特色疗法中的一种,对于类风湿、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的功效。目的:目前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有关蜂针治疗该病的研究很多,但其诊断标准多采用1984年改良后的纽约标准,本研究根据现今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采用国际脊柱炎评价工作组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推荐的炎性腰背痛临床诊断标准,并归纳导师李万瑶教授于使用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减轻蜂针于临床上患者的不适感,并观察蜂针联合电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时间自2014年01月~2015年0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其样本量估算参照既往临床研究,并根据国际公认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共纳入60病例数,采取随机配对原则将其分实验组为蜂针联合常规电针治疗,与对照组为常规电针治疗两组,治疗为隔日一次,每周3次治疗,6次治疗为一疗程,共治疗二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天。其疗效观察参照ASAS20与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AS的标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第一疗程后及第二疗程后的体征评分(包括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等)、病情活动度评分(包括CRP、ESR、BASDAI、ASDAS、病情评价等),以疗效平均指数进行总体疗效评价,客观观察蜂针联合电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在背景资料中,发现男性患者约占60%,亲代中不具有AS病史的患者约81.7%,HLA-B27检测出阳性的患者约83.3%,其发病年龄集中于19~29岁,病程集中在3-7年。疗程结束后,得其实验组的显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0%),明显比对照组(10%、73%)来得高(P<0.05)。两组治疗前AS患者的一般资料、体征评分、实验室及病情评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第一及第二疗程后与治疗前经统计学检验,得其观察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其中指地距、枕墙距、晨僵时间、实验室数据及病情自我评价中各项观察项目均随着治疗次数增多而降低,而腰部活动度、胸廓活动度则随着治疗次数增多而增高,且以同期中实验组的观察指标改善幅度较为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中蜂针加电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其疗效明确,并发现不论实验组或对照组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控制均有一定效果,但实验组对其治疗效果较为快速和有效,尤以消炎镇痛效果及改善临床症状更为突出,蜂针疗法因其副作用较小,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迅速,值得深入了解、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