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学建筑设计中对宗教精神的表达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bobo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质欲望的浪潮几乎席卷全球的今天,为数不少的中国建筑从设计之初便染上了浮躁之气,以至于无法表达出建筑的内在精神。然而建筑的本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建筑因为有人的参与而饱含着人的思想和情感,它应当揭示人类精神,完成以物质实体表达精神力量的使命,否则建筑对人类灵魂的庇护,乃至人类在大地上的诗意栖居都将无从谈起。   当代教堂建筑设计尤其需要以建筑的语言去成就空间的特质,表达宗教的精神。本文关注对设计至关重要的基督教精神内核,深入基督教义探究基督教堂所要表达的宗教精神,并结合纪庄天主教堂设计,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探讨其表达在当代建筑实践中的积极意义与实现途径。   论文主体由五章构成,分别从教堂方案设计中着重关注的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探讨作为信仰之庇护、渡人之方舟的教堂与环境的关系;第二章试图在发源于不同时期的三种类型的教堂(礼拜教堂、修道院综合体、复合型教堂)与其时信徒对教义的领悟和对神国的理解之间找到联系,从而研究教堂的合理功能布局与体量组织;第三章提取教义中所倡之“纯净”语言与“安静”心灵,并以材料和表达性处理为载体,探讨教堂建筑风格;第四章谈教堂的空间序列,研究在通往圣坛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空间体验对信徒心灵的净化,以及“救赎之路”意义的表达;第五章研究教堂空间的核心组成部分礼拜堂,从空间聚合与引导的特性以及声、光环境的角度探讨了其对教堂宗教精神的集中表达。   论文直面教堂建筑设计中的特殊问题--宗教精神的表达,力图为当代实践提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也面临着相应的变革和调整,产生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承载
上世纪40年代,由于战火侵袭,全球大部分城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破坏,而原本流行于欧洲大陆的现代主义思潮因与战后人们想要重建家园的急迫心理契合,故迅速风靡全球,成为当时
公共租赁住宅由于国家保障体系向大众的倾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帮助不能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将成为我国公共住宅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当前
中国正经历高速城市化的过程,商业中心区作为城市形象和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者,发展迅猛,在城市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不断增加。作为城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逐步进入产业布局、结构类型重组和转型的发展阶段,城市用地功能置换、整治改造正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特别是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主题,在这其中,如何有效地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掀起建设购物中心的热潮,尤其是以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大连、青岛、武汉、西安、等地最为明显,到目前为止,国内有超过230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正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文化的内涵在经济发展浪潮的推动下以及时尚文化的洗礼中产生了巨大变化。餐饮建筑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往空间,人们对其
自国内高层住区出现至今已过去了四十余年,其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我国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但早期高层住宅不论户型或是公共空间的设计建造都不成熟,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进步。随
近代医院建筑为西方外来建筑类型,中国在历史上从未发展出医院类型建筑。由于近代安徽省未出现国人建造的医院建筑,因此安徽省近代医院建筑为西方各教会建造的教会医院。教会
当今,室外污染物越来越严重,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大不如前,在这样的空气条件下,如何提高住宅室内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风口作为主要的室外与室内空气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