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今,固体火箭发动机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但其药柱成型工艺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与突破。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成型需要经过混药、浇注(插芯)和硫化三个工艺阶段,其中浇注(插芯)工艺阶段是药柱成型的重中之重。浇注(插芯)工艺是指芯模通过压板进入推进剂药浆的过程。在插芯过程中,芯模表面的空气会通过芯模运动进入推进剂药浆产生孔洞缺陷,导致推进剂药柱质量变差。为了解决插芯工艺中固体火箭发动机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插芯成型孔洞缺陷形成与控制机理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固体火箭发动机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但其药柱成型工艺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与突破。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成型需要经过混药、浇注(插芯)和硫化三个工艺阶段,其中浇注(插芯)工艺阶段是药柱成型的重中之重。浇注(插芯)工艺是指芯模通过压板进入推进剂药浆的过程。在插芯过程中,芯模表面的空气会通过芯模运动进入推进剂药浆产生孔洞缺陷,导致推进剂药柱质量变差。为了解决插芯工艺中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孔洞缺陷问题,基于课题组曾提出的一种用于降低推进剂药柱气孔率压板组件,研究压板组件与芯模结构的最佳匹配参数,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推进剂剪切粘度测试及流变性能分析。在明确推进剂通用试验药配方、投料必测项目和原材料装药前储存条件的基础上,设计推进剂剪切粘度测试方案、制得推进剂药浆、采用Anton Paar MCR流变仪与Rheo Compass流变仪软件测试与采集推进剂药浆的剪切粘度数据;整理试验数据,探寻温度、剪切速率因素与药浆剪切粘度的规律,深入研究该规律产生的内在机理,为选择能够表征固体推进剂药浆流变性能的本构模型奠定基础。(2)表征固体推进剂药浆流变性能的本构模型的优选。根据试验得出的数据和规律,通过推进剂药浆的剪切粘度对含有温度依赖率的幂律模型、Carreau模型、Cross模型从数学角度进行数据拟合,获得本构模型的相关参数;将得到的幂律方程、Carreau方程、Cross方程进行相关性分析,优选出合理表征固体推进剂药浆流变性能的本构模型;对优选出的本构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确认其是否具有普适性。(3)推进剂插芯工艺的数值模拟。利用前期优选出的推进剂药浆本构模型,采用VOF模型与动网格技术模拟插芯成型工艺,分析芯模与压板之间间隙、芯模形状对带入推进剂药浆内空气的影响,确定降低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气孔率的主要因素,为插芯浇注过程中芯模、压板组件的设计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管壳式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因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操作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运行中换热器常产生以开裂为主的失效,导致寿命缩短;运用传统失效分析方法分析换热器失效时,受到分析者头脑风暴影响,分析过程较笼统且缺乏具体指导模型,造成结果不准确,致使企业往往无法准确识别潜在失效,只能通过简单的调换设备、更换材料维持正常运行。为了更准确地确定换热器潜在失效,论文以某多晶硅企业的换热器为研究对象
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介电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的介电材料对于实现微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至关重要。近年来,双掺杂Ti O2陶瓷优异的巨介电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探索新的共掺杂元素组合不仅对进一步提高Ti O2陶瓷的巨介电性能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揭示该体系巨介电性能的起源。本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Sb+La)和(Sb+Yb)共掺杂Ti O2陶瓷,并用冷烧结的方法制备了SLTO/P
本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插芯成型孔洞缺陷形成与控制机理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因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实验条件复杂、难度大,实验成本极其昂贵等原因很难实现大量重复性实验,不能获得大量生产中的研究数据。为了生产出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本文通过设计浇注实验装置,明确在实验中温度、真空度、时间与插芯速度等因素对药柱气孔率等质量问题的影响规律,对验证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建
碳化硅(Si C)纳米材料用作吸波材料具有密度低、热传导率高、机械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低和化学稳定性好等特性,其不仅在隐身战机领域有重要的位置,也在民用方面应用很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纳米线材料的制备在系统研究和纳米线形貌调控有一定的瓶颈。本文以不同制备方法、不同碳源为基础,分别研究它们合成碳化硅纳米线的原料配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以及添加钠盐对纳米线的影响,接着进行物
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全面革新升级,成规模的数据中心业务也趋于更加成熟的发展。对动辄托管数以千计甚至更多服务器等IT设备的仓库级数据中心而言,建筑内部制冷问题是保证数据中心级别运算能力稳定的关键。这种制冷问题体现在服务器内部CPU的高性能计算带来的高温与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低效率散热的不对等上,机架区域内,服务器产热及机架散热不均衡导致了机架局部高温,由此引发的机架热点问题则广泛存在于各种数据中心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为了解决全预制结构整体性差和现浇结构模板消耗量大、施工工期长等问题,装配式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结构迅速发展。目前常用的梁边叠合板支座节点主要是带外伸钢筋的预制板、后浇混凝土层与梁整浇。板边出筋造成工厂生产效率低下、运输不便以及施工现场安装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构件的推广应用,因此需要研发支座处不出筋的叠合板取代传统叠合板,解决在制作、施工、安装中的困难,规范叠合板在工厂标准化生
混凝土等水泥基材料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塑性铰,而塑性铰区域会因为刚度低、延性差、耗能小而提前发生破坏。为提高框架柱塑性铰区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工程人员对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olyvinyl alcohol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PVA-FRCC)柱展开研究。PVA-FRCC具有较好的抗裂性、延展性和韧性,将之应用于结构中
7055铝合金属于Al-Zn-Mg-Cu系合金,由于其比强度高、硬度高与易加工等优良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与高端运输装备制造领域,并且由于其合金化程度较高而赋予了其它特殊性能,已经逐渐成为相关领域必不可少的结构材料之一,然而7055铝合金材料的抗介质腐蚀性能与强度之间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如何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基础上提高其抗介质腐蚀性能就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应用计算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储量丰富的能源,具有低碳清洁的特点;原煤是具有高灰分、低挥发分、低热值特点的劣质煤。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物质与原煤的利用被各界人士关注,对生物质与原煤进行混合热解、燃烧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本文选用内蒙古产粮区河套平原的玉米秸秆、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田的原煤为原料,研究原煤与玉米秸秆混合热解、燃烧及重金属迁移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氮气气氛下对原煤与生物质及其混合物进行
铬酸镧陶瓷是一种ABO3型钙钛矿体系的复合氧化物,耐腐蚀,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与物理稳定性,是一种新型的电热材料,但是由于铬酸镧陶瓷本身的脆性及不易加工性,使得大而复杂的陶瓷制品制作困难,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且实际应用时,一些大而复杂的铬酸镧制品部分损坏后,无法再次利用。利用连接技术可以制备大而形状复杂的铬酸镧陶瓷,可以修复部分损坏的制品,为解决铬酸镧陶瓷的成型及修复的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二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