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评价一直是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和素质的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这一趋势,而起源于美国的表现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生评价的不足。在我国,对表现性评价法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和探索阶段,对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基本处于感性的、随意实践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影响了这种方法潜在优势的发挥与功能的实现。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促进表现性评价的有效运用。本文从理论研究入手,回顾了表现性评价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特点。然后对表现性评价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性为对评价理念的理解不全面、评价标准缺乏弹性、表现性任务设计不当、评价反馈无效等四个方面,进而本文分别从教师、学生、支持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为理论依据,对如何有效运用表现性评价进行了探讨,首先从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表现性任务、构建评价规则、开展评价活动、达成评价结果和反思评价结果等六个环节来理清操作步骤;其次,提出有效运用表现性评价要遵循差异性和公平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他人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原则,并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然后结合表现性评价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成因,从教师、学生、支撑环境方面分析了有效运用的保障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把握任务设计的要点、改进评价信息反馈机制。最后,本文选取某校A班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通过对该班英语口语能力评价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及现状进行评析,从实践层面上验证上述观点的可操作性及运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