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变化与区域划分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vin10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始终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着,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也出现了很多潜在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省域、城乡、行业发展并不同步所导致省域的发展不均衡。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展了地区综合竞争力发展与空间集聚现象等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综合竞争力发展具有很强的惯性影响,对经济现象做单点分析与描述,会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无法清晰显示。故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结果差强人意。因此,区域综合竞争力区划与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研究的难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本文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的精度,根据区域综合竞争力演变机理及传统密度聚类DBSCAN算法原理,抓住研究周期和指标数据对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的作用,将1996-2013年共计18年的研究期划分为每两年为一个研究周期的区间型,共计分为9个研究周期,设计区间型密度聚类DBSCAN算法,构建区间型密度聚类DBSCAN算法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模型,解决了对区间型指标数据刻画不足的问题。其次,引入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指标,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以及区位熵对全国省域经济展开空间集聚特征分析,并结合区域空间集聚特征指数的变化,对全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展开时空演变研究;最后,本文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除香港、澳门、台湾)为研究区,探讨全国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和空间集聚特征分析的各自特点与相互联系,分别采用了 GIS技术、聚类分析密度聚类DBSCAN方法以及空间集聚特征指数分析对省域间综合竞争力及经济空间集聚进行区划评价分析。利用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与省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分析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的办法,开展全国省域竞争力区划与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变化联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区间型密度聚类DBSCAN算法进行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省域发展情况吻合,合理反映研究区内综合竞争力发展的总体特性;(2)根据省域间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以及区位熵的计算结果,所显示的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过程真实可靠;(3)区间型密度聚类DBSCAN省域竞争力区划模型结合省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过程的分析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现象反作用与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具有引导作用。为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与其空间集聚现象分析带来新思路。
其他文献
学位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或现象在空间上的集聚规模与集聚形态,是反映区域发展状态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物内部结构越发错综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危害不可估量。研究人员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开发出了一些用
【摘要】在经历了“文革”的洗礼后,中国当代绘画需要大量的反思。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油画充满着主旋律的韵味,缺少个性化的思考,变革迫不及待地被提出。“85美术新潮”的出现,把中国当代艺术首次置于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当代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中国油画的绘画形式、绘画主张都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画家开始思考自己的绘画意识层面所应具有的更深层次的内容。“85美术新潮”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削
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但学困生的问题却时时阻碍着中学教育的发展。学困生对于学习有着排斥心理,这也就是提高教学整体水平的最大障碍。  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障碍,以及学习的方式习惯不恰当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具体表现在:在学习的行为习惯中,学困生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的内容失去了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学习成绩较落后;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学困生往往对周围事
城市群是区域内众多城市通过紧密联结和有序分工后形成的城市有机体。城市群发展水平标志着区域发展水平,城市群的空间组织效率直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效率。因此,优化城市群空间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县域经济是县域范围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部分,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属于中观经
开发区是城市当中经济发展最为快速,最有活力的区域,作为城市的典型代表,土地资源又是影响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