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人文地理学领域兴起了“文化转向”,女性主义地理学的探究和新文化地理学的探究视阀逐渐趋于重合,研究视角均更注重微观空间和特殊群体的内部差异。同时,消费行为及其性别研究成为新文化地理学的热点问题。消费行为不仅是女性本身的需求,还是其家务劳动的延续,对其消费行为时空间特征及其差异的探究。本文基于女性主义地理学,以西安赛格购物中心这一典型的微观消费空间为研究案例,对女性居民消费行为的时间、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同时关注女性内部的差异性,探寻不同阶层的女性在休息日和工作日中的差异化表现,进而阐释女性消费行为背后的文化意义进行阐释。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密度分析方法对消费空间范围内的女性消费行为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运用二维时空路径法对小尺度空间赛格购物中心内的不同类别女性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绝大多数女性居民的日常消费区域不超过周围的4公里,可以看出女性居民的出行已经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已婚女性在消费空间的行为表现出以家庭活动和以孩子为中心的特征,与未婚女性以“自我”为中心存在明显差别。受性别隔离和社会规训的双重制约,女性把更多的时间奉献给了家庭。利用多维尺度并举的研究方法从城市女性居民消费行为对应的时间、空间进行归纳总结,实现对中国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内容及方法的补充。本文希望能够基于女性地理学角度来对于中国城市女性居民消费行为时间、空间加以梳理与探究,对于此类消费行为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加以阐释,给女性在塑造现代社会里的角色,关注她们的公共空间、社会参与度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