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肝硬化是各种肝实质性病变的终末阶段。在这个阶段,高动力循环状态使心脏负荷加重,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衡,肺间质水肿等因素使心肌供氧不足,同时肝硬化状态下患者心肌细胞膜流动性下降,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离子通道功能改变,以及内环境中内毒素、胆汁酸、NO、CO及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增加等,可抑制心脏功能或加重心室重构,这些潜在的心肌损害或心功能异常在静息时多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在生理、病理、药理、手术等应激情况下就会显现出来,这种在肝硬化患者中存在的慢性心肌损害,被定义为肝硬化心肌病(cirrhotic cardiomyopathy,CCM)。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全心衰竭是TIPS及肝移植术术后重要的死亡原因,因此全面认识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分析,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了解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情况,分析其与肝脏储备功能、贫血等临床数据的相关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2013-07~2014-04的77例肝硬化住院病人,对照组47人,包括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消化道出血等基础疾病患者。静息状态下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BNP浓度、血生化(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住院期间完善心脏超声检查,获得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之比Em/Am,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nd-diastolic volume,LVEF),并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及QT间期,用Bazetts公式(QTCB=QT/(RR^0.5),(RR为标准化的心率RR=60/心率(Heartrate,HR))计算标准化的QT间期(Rate-corrected QT interval by Bazzett,QTCB)。 1.肝硬化组根据Child分级将肝硬化组分为3组,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各指标与child分级的等级相关关系。2.根据患者有无腹水,将肝硬化患者分为有腹水组和无腹水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数据呈正态分布时)或spearman检验(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时),分析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3.对患者贫血程度及上述临床指标使用spearman检验,检验相关关系。 结果: 1.肝硬化患者BNP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1.1 肝硬化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 1.2 ChildA期和ChildB、C期BNP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0),BNP与child分级不呈等级相关 1.3 BNP与ALB呈负相关(r=-0.238,p=0.037) 1.4 超声心动图检查肝硬化组内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呈显著相关(r=-0.269,p=0.041) 1.5 BNP与贫血程度、Em/Am比值、及QTCB无相关性。 2.肝硬化心脏超声检查 2.1 LVEF与贫血程度及血浆BNP显著相关,分别为(r=-0.362,p=0.005;r=-0.291, p=0.027) 2.2 大量腹水患者Em/Am水平较无或少量腹水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r=-0.278,P=0.034),与BNP、Alb、QTCB、child分级等均无相关关系 2.3 有70.7%的肝硬化患者Em/Am<1,考虑存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 3.QT间期延长患病率为23.4%,QTCB与chld分期呈等级相关。 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功能不全或电生理异常,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腹水、血浆ALB浓度、贫血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肝硬化性心功能损害,在临床的诊疗过程中,应注意心脏功能不全的早期识别,并积极改善腹水、贫血、低血浆白蛋白等并发症或合并症,以避免急性心衰的发生。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且与肝脏储备功能存在相关性。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电图简便易行,可以较好的反应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电生理异常,应当作为肝硬化(特别是择期行TIPS术或肝移植手术)患者临床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