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的互联网主要是基于IPv4协议的,这一协议的成功促成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对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及对互联网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IPv4在地址空间、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不足逐渐体现出来,极大的限制了IP网络的进一步发展。IPv6是下一代IP协议(IPng)的代表,与现行协议IPv4相比有地址空间大、服务能力强等诸多优点,能很好的解决IPv4网络出现的问题,已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着IPv6的使用和普及会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动态、主动的防御手段,如何让入侵检测系统在新一代的IPv6网络上发挥它应有的防护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协议标准的基础上,从黑客攻击角度对各种攻击技术的原理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护措施。分析了IPv4存在的不足,探讨了IPv6和IPv4的异同点,介绍了IPv6网络的一些新特性。通过对IPv4和IPv6异同点的分析和对IPv6协议原理的研究,提出了IPv6上可能存在的各种攻击方式并分析了其原理,并对部分防护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阅读Snort(开源入侵检测系统)源码,对Snort源码的系统结构和系统运行流程进行了分析,画出了系统结构和运行流程图。在对现有Snort检测引擎中的模式匹配算法(BM算法)进行研究时,认为这种算法不是最快的算法,故使用了一种改进的BM算法代替了原来的算法,并使用攻击工具对该算法下的Snort系统进行了攻击测试,提高了检测引擎的效率。 最后,本文在Snort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协议分析技术、多模式匹配技术的基于IPv6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对每一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设计。本模型是对入侵检测系统向IPv6网络进行移植时的一种尝试。此模型既支持IPv6也能支持IPv4,而且是基于开源系统的,所以很容易实施。跨平台性能好,而且支持多模式字符串匹配,提高了检测引擎的检测效率。
其他文献
欧洲信息社会咨询组于2001年提出了环绕智能的构想及其实现的可行性技术路线。按照定义,环绕智能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通信与用户适用界面的融合,目标是设计、实现下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机群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商业应用被集中部署到以机群为主要环境的数据中心。这些应用服务一般要持续运行,承受大量的用户访问,在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后PC时代的来临,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控制、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并且已经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GT2000是方舟科技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TCP/IP上的SSL安全协议应用越来越广泛。但SSL本身存在着安全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网络应用日益提高的安全性要
Internet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人们对Internet的服务品质和访问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带宽不断增加,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受Web服务器的负载和
在有限元计算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在单机上运行的传统有限元分析软件是解决复杂工程设计分析问题的有力工具。由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工程力学研究所/工
在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中,计算机仿真图像具有使成像过程中诸多退化因素可被分离、运动参数设置灵活、可控等优越性,因而在恢复算法的研究和各算法性能的统一评价等方面都不可
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世界范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网络化应用成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当前世界主流的CAD软件普遍采用了基于特征
万维网(World Wide Web)随着近十年来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信息空间.当用户面对这样快速增长的信息空间时,往往感觉到"信息过载".面对这样的问题,Web挖掘技术
基于Diffie-Hellman的AK和AKC协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许多协议仍有一定的安全缺陷。本文重点以Law等人给AK和AKC协议定义的安全性质来分析协议,找出协议的安全缺陷,然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