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角色都有了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时,都是师生交往、互动、心灵对话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个别交流中,笔者发现,一向被学生甚至许多老师也忽视的数学“草稿”,其实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因此笔者就五年级的171名同学在数学学习中“打草稿”的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草稿的拥有率都只有50%左右。对草稿的使用情况也是不容乐观,有25%左右的同学是在草稿本以外的地方打草稿的,有44%的同学用草稿做与数学学科无关的事情。通过对学生草稿的分析和访谈研究,笔者发现了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主要有思维封闭,影响思维的广阔性;思维惰性影响了思维的深刻性;思维凌乱缺乏组织性;思维局限缺乏逻辑性;审题不清造成思考方向错误;各学段衔接不当和评价机制的不完善都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根据学生的思维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草稿为载体第二学段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有效对策。首先数学思维材料的组织要从静态提供到动态展现;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从偏重注释到注重发现;数学思维方法从逻辑分析到辩证运用:数学思维观念的导向从熟能生巧到思想点化;问题解决从简单模仿到探索发现:数学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有了这样的训练对策,第二学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得到有效的发展。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数学的思维训练如果能以草稿为载体,我们对学生学习的状态会更加精确,我们对自己的教学也会更加有把握。数学的思维训练有了如此直观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训练,那我们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我们也可以由此建立与数学练习最密切的草稿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我们的数学教学将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