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译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辨理解上的差异的实验报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懂得并且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人越来越多,但并非所有的外语专业人士都能够做口译员,很少有人能够在精通外语但未接受过口译训练的情况下出色的完成口译任务,即使是双语人士也是一样。为什么呢?既然口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为什么在熟练地掌握了两种语言后仍然没有办法从事口译工作呢?从口译的定义来看,口译的确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另一种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但翻译不是单纯的从语言A到语言B的编码和解码,它还涉及到思维机制的运行。而口译思维机制的第一步就是听辨理解,因为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听来获取的。到底译员采取了怎样的言语理解机制才在短时间内完成言语的理解和生成的过程呢?普通外语专业的人员是否也有这样的思维过程呢?二者之前存在了哪些差异才致使口译成为如此神秘的活动呢?为了探寻口译活动与普通外语听力的听辨理解过程是否存在差异,并且寻找这些可能性的差异,本文设计了一项实验,实验的对象分别为口译专业的学生和外语专业的学生。实验的主要方法是:1)通过追思法让被试听完一段录音后回忆其信息处理的过程;2)通过问卷引导被试回忆起听力过程中的言语理解模式。笔者希望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对比来发现口译学生与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听辨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探索这些差异,进而为想成为译员的外语专业学生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想要提高听辨理解能力的口译学生提供意见。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商务信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信函有很多种类,英语推销信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种。在商务活动中,英文推销信不但可以为大家介
自从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对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重视力度日益加强。文化缺省以其不可忽略的重要性成为其中的研究对象之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篇论文旨在
口译一般讲求“得意忘言”,译员应追求传达源语意思,而不是字对字的翻译。然而口译中的术语翻译比较特殊,因为其对精确性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译员快速准确给出相应术语的专有翻
本研究以Sorace(2006)提出的“界面假设”为理论框架,从句法-语义界面角度,结合母语迁移对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影响和作用,对不同阶段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双及物结构情况进行实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