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懂得并且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人越来越多,但并非所有的外语专业人士都能够做口译员,很少有人能够在精通外语但未接受过口译训练的情况下出色的完成口译任务,即使是双语人士也是一样。为什么呢?既然口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为什么在熟练地掌握了两种语言后仍然没有办法从事口译工作呢?从口译的定义来看,口译的确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另一种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但翻译不是单纯的从语言A到语言B的编码和解码,它还涉及到思维机制的运行。而口译思维机制的第一步就是听辨理解,因为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听来获取的。到底译员采取了怎样的言语理解机制才在短时间内完成言语的理解和生成的过程呢?普通外语专业的人员是否也有这样的思维过程呢?二者之前存在了哪些差异才致使口译成为如此神秘的活动呢?为了探寻口译活动与普通外语听力的听辨理解过程是否存在差异,并且寻找这些可能性的差异,本文设计了一项实验,实验的对象分别为口译专业的学生和外语专业的学生。实验的主要方法是:1)通过追思法让被试听完一段录音后回忆其信息处理的过程;2)通过问卷引导被试回忆起听力过程中的言语理解模式。笔者希望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对比来发现口译学生与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听辨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探索这些差异,进而为想成为译员的外语专业学生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想要提高听辨理解能力的口译学生提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