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贵金属配合物光催化剂在水解制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来源 :广东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329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解水催化制氢反应是在光照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反应,使水分解产生氢气。该法是一种清洁、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制氢方法。  本论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选用了2-巯基吡啶、2,2-联吡啶和1,10-菲啰啉为配体,钴、锰、铁为中心离子,设计合成了Co(bpy)(pyS)2(M1)、Co(phen)(pyS)2(M2)、Mn(bpy)(pyS)2(M3)、Mn(phen)(pyS)2(M4)、Fe(bpy)(pyS)2(M5)和Fe(phen)(pyS)2(M6)六种非贵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工艺条件对六种催化剂光催化水解制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光催化水解制氢体系失活的原因及其反应机理。  本论文中光催化反应体系由催化剂、电子供体及光敏剂组成。考察了反应工艺条件(催化剂及其浓度、电子供体及其浓度、光敏剂及其浓度、反应体系pH值、溶剂及其浓度)对催化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制氢条件。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的反应工艺条件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M1>M2>M6>M5>M3>M4。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催化剂为M1,其浓度为0.02 mM;电子供体为三乙胺,其体积含量为5%;光敏剂为荧光素,其浓度为2.0 mM;反应体系中的pH值为11.6;溶剂为乙醇/水,其体积比为1:1。在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反应时间为第25 h时,催化剂M1的产氢量达到最大值261.1μmol。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光催化体系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非贵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分解造成的。另外,在光照条件下,体系中催化剂的存在有助于光敏剂荧光素的稳定性,使其寿命更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催化剂M1与M2在光催化产氢体系中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电子从单线态荧光素转移到配合物M1与M2的过程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荧光素单重激发态的氧化淬灭是电子转移的主导途径。
其他文献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要紧紧抓住“两个条件”、“三层火焰”、“四类现象”.  一、 两个条件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 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 可燃物的温度应达到着火点.因此当可燃物的燃烧引起火灾时,我们可使其中的任一条件不满足来达到灭火 的目的.  请学生思考下面两例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1)
“功能——情境——角色”三位一体的理论创新以情境保护为核心,颠覆了“非遗”保护的形式主义,着重于实验区本体的最鲜明特色,这种鲜明的特色需要多维度地营造文化情境,推动
粮食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化肥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考命题中备受青睐,相关试题频频出现,成为中考的热点.下面就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化学肥料”的试题分类归纳解析如下,以期对学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结合标签立意考查  二、结合农业生产立意考查  三、结合实验探究立意考查  [仪陇县炬光乡中学校 (637661)]
围绕新科技革命趋势,科技产业转型发展要以协调发展满足科技经济发展多元化和社会结构高度化的需求;以多元复合相兼,建立科技、经济与社会系统发展的"共同域"或"共同点",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