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药剂种类、防治适期、施药器械等对稻曲病防效的影响。1鉴定了59个品种对稻曲病抗性,病情指数在0.1以下的品种有13个;O.1≤病情指数<1的品种有18个;1≤病情指数<2的品种有12个;病情指数≥2的品种有16个。2两系优质杂交稻品种较感稻曲病;通过对10个两系杂交稻品种的株型观察,发现着粒密度大,剑叶与主茎角度大的大穗型品种发病严重;不同两系杂交品种稻曲病发生程度与父本发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3在水稻破口前6d每667m2用30%爱苗EC 20ml、43%好力克SC 15ml、爱苗15ml及好力克12ml的防治稻曲病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1.88%、89.57%、86.24%和85.84%;每667m2施用好力克43%SC9 ml、12 ml、15 ml,分别比对照每667m2增产25.6kg、43.4kg、和55.5kg,增产幅度分别为4.72%、8.01%、10.24%。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穗平实粒数增多、空秕粒减少,而千粒重变化不大。4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持平(零位)是防治稻曲病施药适期;不同的施药器械对药剂的防治效果有较大的差别,用机动喷雾器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高于手动喷雾器的防效,卫士-16型手动喷雾器施对稻曲病防效高于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的防效。5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栽培密度(X1)、施氮量(X2)、施氮期(X3)、施药期(X4)、施药量(X5)五项农业措施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效应,结果表明:稻曲病的综合防治要特别重视施药时期,其次是施氮时期和施氮量,相对而言,施药量和栽培密度对稻曲病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