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稻曲病防治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药剂种类、防治适期、施药器械等对稻曲病防效的影响。1鉴定了59个品种对稻曲病抗性,病情指数在0.1以下的品种有13个;O.1≤病情指数<1的品种有18个;1≤病情指数<2的品种有12个;病情指数≥2的品种有16个。2两系优质杂交稻品种较感稻曲病;通过对10个两系杂交稻品种的株型观察,发现着粒密度大,剑叶与主茎角度大的大穗型品种发病严重;不同两系杂交品种稻曲病发生程度与父本发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3在水稻破口前6d每667m2用30%爱苗EC 20ml、43%好力克SC 15ml、爱苗15ml及好力克12ml的防治稻曲病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1.88%、89.57%、86.24%和85.84%;每667m2施用好力克43%SC9 ml、12 ml、15 ml,分别比对照每667m2增产25.6kg、43.4kg、和55.5kg,增产幅度分别为4.72%、8.01%、10.24%。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穗平实粒数增多、空秕粒减少,而千粒重变化不大。4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持平(零位)是防治稻曲病施药适期;不同的施药器械对药剂的防治效果有较大的差别,用机动喷雾器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高于手动喷雾器的防效,卫士-16型手动喷雾器施对稻曲病防效高于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的防效。5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栽培密度(X1)、施氮量(X2)、施氮期(X3)、施药期(X4)、施药量(X5)五项农业措施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效应,结果表明:稻曲病的综合防治要特别重视施药时期,其次是施氮时期和施氮量,相对而言,施药量和栽培密度对稻曲病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本文以棕榈植物-椰心叶甲-椰心叶甲啮小蜂三级营养关系为研究系统,主要研究了椰子、大王椰子(大王棕)和槟榔三种植物叶片的挥发物在椰心叶甲以及椰心叶甲啮小蜂寄主选择中的作
氯嘧磺隆是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主要用于大豆田,可选择性地防除阔叶杂草、莎草及某些禾本科杂草,但由于许多经营用户和农民对该除草剂的特性缺乏了解,出现许多
小麦条锈病由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引起,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曾发生多次大流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生产品种以及一些新育成品种的抗条锈基因背景尚不十分清楚。逐步弄清其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状况,对于抗病育种和基因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项研究根据基因对基因原理,选用来自埃及、荷兰、以色列、德国
啶菌噁唑是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一种新型杀菌剂,其化学结构式为5-(4-氯苯基)-2,3-二甲基-3-(吡啶-3-基)-异噁唑啉。本研究采用杀菌剂生物测定,显微观察技术,高效液相色
长期以来蜜蜂被视为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深受广大昆虫研究者的青睐。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东方蜜蜂的东亚类型中重要的亚种之一,长期适应于我国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世界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持续筛选抗病基因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