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告作为社会文化变迁的镜像,对战时西南地区,特别是成渝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变迁进行着记录与反映。在多如牛毛的各类广告中,医药广告以其占有绝对优势的数量,五花八门的表现内容与方式成为此时期报纸广告研究的重点与亮点。因此,本文在勾勒抗战时期《新新新闻》报纸医药广告全景的同时,着力探析报纸广告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内在关系,归纳抗战时期成都地区报纸医药广告的特点与影响,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和丰富区域报业广告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较新的视角重现抗战时期四川社会文化的变迁轨迹,探索该时期内四川地区报纸广告怎样在时代的激变下发展变化;在长达八年的抗战期间,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与区域地位的变化怎样影响了四川地区的社会文化,这些变化在区域报纸广告上如何呈现;以及时代演进与民族存亡、乡土意识与商业侵入这些变化带给民国抗战时期四川地区的报纸广告的影响与冲击。本文以1937-1945年期间出版的《新新新闻》日报上刊登的医药广告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共抽取报纸708份(其中201份由于时隔久远,已经散失),得到医药广告1272条(包含重复医药广告条数为4260),平均每月16.74条。结果表明,尽管《新新新闻》本身对广告有诸多限制(字数、价格等)但大量的戒烟、治疗性病的广告存在,折射出吸毒和嫖娼等不良风气没有得到应有的控制;吸毒及嫖娼群体滋生的重要原因在于:战乱导致的流民涌入、地处内陆致使民众缺乏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长期的环境闭塞导致民众精神风貌萎靡。同时,以湿热为主的盆地气候以及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极易导致肺痨、猩红热、痔疮等急、慢性病的滋生,这就为各种医院、诊所、药店的存在提供了必要性。不仅如此,西方传入的先进医疗技术和药物针剂因其疗效迅速,已经初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接受;战时的成都已经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其发展逐步为民众的生产生活提供着有力的保障。但毒品屡禁不止,烟民大量存在;嫖娼活动区域化发展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长期流弊于社会。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含第一章绪论部分的内容: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阐释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梳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至现阶段的情况,对本研究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其次,在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问题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随后,指出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第二部分,主要包含第二章、第三章内容:首先,通过对《新新新闻》报纸及其医药广告、抗日战争时期及阶段等重要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问题及范围。其次,针对研究对象——1937-1945年期间刊载的《新新新闻》报纸医药广告进行量化分析的处理工作,即样本搜集、类目建构、编码表制作及整理、样本录入、数据统计与分析、信度检验。第三部分,主要包含第四章内容:根据研究获取的数据,以搜集到相关的大量史料为辅助,对研究问题进行论证,分析该时期内报纸医药广告的特点、影响及成因,探讨该时期内四川地区报纸广告怎样在时代的激变下发展变化,以及时代演进与民族存亡、乡土意识与商业侵入等多方因素带给民国抗战时期四川地区的报纸广告的影响与冲击。第四部分,主要包含第五章的内容: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更深层次的讨论,以期该研究为丰富和发展特定时间段内区域报业史、广告史、社会史提供的参考。第五部分,主要包含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内容,对文中未尽事宜进行补充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