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临床研究方面,本课题评价养肝澳平合剂(YGAPM)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方面,制备四氯化碳/橄榄油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讨YGAPM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湿热瘀毒证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YGAPM联合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ETV治疗,观察6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SWE值、APRI指数变化情况。2.实验研究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肝纤维化模型组(B组)、YGAPM高剂量组(C组)、YGAPM中剂量组(D组)、YGAPM低剂量组(E组)、秋水仙碱组(F组)。B、C、D、E、F组用CCL4/橄榄油腹腔注射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C、D、E组灌胃不同剂量的YGAPM,F组灌胃秋水仙碱,药物干预8周后采集血清及肝组织。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肝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两组CHB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P、GGT)、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ⅣC、PCⅢ)、SWE值、APRI值均显著下降(P<0.01,P<0.05),试验组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右胁疼痛、口干、口苦、腹胀、纳呆、尿黄、便秘、面色晦暗、唇紫、舌紫暗、苔黄腻等;改善部分肝功能指标(ALT、AST、ALP、GGT)及部分肝纤维化指标(HA、IVC);降低SWE均值、APRI值,较单用ETV有优势(P<0.01,P<0.05)。2.实验研究与B组比,药物干预各组肝功能水平均下降(P<0.01),C组肝功能各指标下降显著(P<0.01),与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各组肝脏组织MDA、HY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SOD含量明显上升(P<0.01),C组较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A组比较,B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α-SMA、TGF-β1、TIMP-1表达显著升高(P<0.01),各药物干预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C组更显著(P<0.01)。研究结论:1.临床研究YGAPM联合ETV与单用ETV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湿热瘀毒证患者,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证候,降低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水平、SWE均值、APRI指数。其中试验组在改善患者证候,部分肝功能指标(ALT、AST、ALP、GGT)及部分肝纤维化指标(HA、ⅣC),降低SWE均值、APRI值,较单用ETV组有优势。2.实验研究YGAPM能剂量依赖地降低肝脏损伤,改善肝纤维化。其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抗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肝细胞损伤,间接降低胶原蛋白含量;并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的TGF-β1信号通路,逆转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