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舰船平台上各种舱室天线系统往往不可避免地工作在一个复杂的电磁交织环境中:不仅包含舰船上其他各类天线和电子系统的辐射场,也包括系统外部人为或者非人为的电磁干扰。这些干扰不仅降低了系统的电子性能,严重时还会造成整个系统的损坏。因此,近年来关于人为电磁脉冲干扰下舱室系统瞬态电磁响应的研究受到了空前关注。当馈电线缆为天线馈电时,外界的电磁脉冲将会通过天线耦合大量的电磁能量到馈源系统。此外,舱室壁上由于通风、散热、连接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开一些窗、孔、缝等,这些结构为外界电磁场耦合到舱室内部提供了直接的路径。馈电线缆表皮虽然一般会采用屏蔽层结构以防止外界的电磁干扰,但到受电缆屏蔽层屏蔽效能的限制,外界的电磁干扰能量仍可通过线缆屏蔽外层耦合到内芯中。因此,在分析舰船平台上舱室的天线馈电线缆终端时域相应的时候,耦合路径是多重的,除了天线的直接耦合以外,窗孔缝导致的舱室内部耦合电磁场还会通过线缆表皮的转移阻抗耦合到线缆内部,形成分布感应电压、电流源。对这些电磁干扰问题进行问题全面、细致、准确的预测和分析,有助于更好的进行舱室内部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本论文中将FDTD方法成功应用于线缆耦合瞬态响应分析及腔体屏蔽效能的求解中,此外,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给出了改进的天线耦合FDTD模型,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馈电系统全波仿真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细列如下:1.不同细线FDTD算法模型的分析对比;2.同轴线缆作为天线馈源的FDTD算法模型,以及外来电磁脉冲照射下天线到馈电线缆的电磁耦合模型;3.全面分析了舱室屏蔽效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舱室的形状、舱室开缝情况、入射脉冲的传播方向和极化状态、是否加载天线等;4.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外来脉冲照射下舱室内部馈电线缆的终端时域响应,包括超宽带高功率电磁脉冲、双指数脉冲等多种典型脉冲源,从而比较系统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