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7/8配体R-848体内外抑制小鼠IgE的产生及作用机制的探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态反应性疾病(allergic disease)是指机体免疫应答的异常或过强所导致的疾病。在临床上通常将由Ⅰ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有了显著的增加。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十年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得显著增加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得减少相伴随。人们注意到“卫生”的生活环境可能增加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风险。1989年,Strachan在过敏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即生活的“卫生化”能够增加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偏向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机体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接受适当地环境刺激(如自然发生的感染或接触微生物),使免疫系统Th1/Th2的比例达到平衡。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卫生化”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感染减少,导致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减少,机体免疫系统的Th1/Th2比例失衡,在变应原、遗传背景的综合作用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就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卫生假说的免疫学基础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以Th2免疫应答为主。研究证明Th2细胞因子IL—4或IL-13诱导IgE的产生,而IgE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理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IgE在正常人体内含量很低,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体内IgE的含量明显升高。IgE的重链末端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上的IgE受体FcεRⅠ高亲和力结合,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变应原与致敏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结合,导致炎性介质地释放和合成,从而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IgE的产生受机体的严密调控:B细胞经抗原活化后,在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或IL-13以及其表面分子CD40L的辅助下,经过类别转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研究发现IFN—γ和IL-12能够负调控IgE的产生。 目前,针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对症治疗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虽然传统的变应原免疫治疗能够改变疾病的进程,但因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R—837(Imiquimod)为可溶性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属咪唑喹啉类化合物,通过TLR7发挥作用。经美国FDA批准,用于外生殖器疣、肛周疣,及日光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等病的治疗。替代R—837的某些化学基团研制而成其类似物R—848,其作用强于R—837。R—848主要通过TLR7/MyD88途径和TLR8发挥作用。TLR7/8的配体R—848不但能够诱导pDCs和mDCs分别产生IFN—α和IL-12,还能上调其协同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的表达增强DCs的抗原提呈功能,从而诱导初始CD4+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TLR的配体模拟微生物感染,观察:1.R—848在体外对B细胞的作用,以及对anti—CD40+IL—4诱导B细胞产生IgE的调节及其机制;2.R—848在体内对OVA+ALUM诱导IgE的产生的调节。该研究将为R—848进一步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R—848在体外单独对B细胞的作用包括对小鼠B细胞地活化、分裂和抗体产生的作用。结果发现R—848能够直接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活化和分裂。更重要的是,R—848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IgG2a和IgG1,且以IgG2a的产生为主。R—848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IgG2a和IgG1,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IFN—γ.IL—6、IL-10有关。R—848对B细胞的作用或许是其作为佐剂在体内增强免疫应答的一个原因。 第二部分,探讨R—848在体外对anti—CD40+IL—4诱导的小鼠脾细胞产生IgE的调节及其机制。结果表明R—848以剂量依赖方式在早期抑制anti—CD40+IL—4诱导的脾细胞产生IgE。检测其他Ig亚类IgG1和IgG2a,发现R—848同时也抑制anti—CD40+IL—4诱导的脾细胞产生IgG1,对IgG2a的产生无明显影响。R—848抑制IgE的产生部分是通过增强anti—CD40+IL—4诱导的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FN—γ和IL-12,因为抗IFN—γ或抗IL-12的中和抗体部分逆转R—848介导的IgE抑制作用。另外,R—848抑制anti—CD40+IL—4诱导的脾细胞中B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与其抑制IgE的产生有关。进一步实验证明R—848能够直接作用于B细胞抑制anti—CD40+IL—4诱导的纯化B细胞产生IgE。 第三部分,探讨R—848在体内对OVA+ALUM诱导的IgE产生的作用,以及对OVA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显示R—848能抑制OVA+ALUM诱导的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和总IgE的产生,不抑制OVA+ALUM诱导的血清中OVA特异性IgG1的产生,同时增强血清中OVA特异性IgG2a的产生。进一步检测脾细胞OVA特异性Th2细胞因子IL—4和Th1细胞因子IFN—γ,结果显示R—848能够抑制OVA+ALUM免疫小鼠的脾细胞OVA特异性IL—4的产生,而促进OVA特异性IFN—γ的产生。FACS检测结果显示R—848能够减少多克隆活化的Th2细胞的频率。R—848与OVA共同免疫,增强血清中OVA特异性IgG2a的产生,对OVA特异性IgG1无明显影响。由上述结果可知R—848在体内能够抑制OVA+ALUM诱导的OVA特异性IgE和总IgE的产生。 本论文证实R—848体内外抑制小鼠产生IgE,其机制主要为三个方面:1.直接抑制B细胞的分裂进而抑制IgE的产生。2.促进IFN—γ的产生,IFN—γ直接作用于B细胞抑制IgE的类别转换。3.促进Th1细胞的分化,抑制Th2细胞的分化,平衡偏离的Th1/Th2免疫应答,进而抑制IgE的产生。
其他文献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 derived-factor1,SDF-1)又名CXCL12或前B刺激因子,属于CXC族趋化因子成员,同基因编码两种蛋白:SDF-1α和SDF-1β。SDF-1主要在骨髓基质细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课程有效教学作为课程改革从“观念”到“行动”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对有效教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有效教学的特征和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三个决定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进行详细论述,从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等三个层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有效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