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 Pallas)季节性活动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c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 Pallas)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啮齿动物之一。它具有终生营地下生活、善于挖掘、可在地表形成大量土丘、以草根为食的特殊生态习性,因此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本试验通过对洞道和非洞道上方植被的对比、打草对草原鼢鼠土丘养分的影响以及土丘养分季节流失的相关研究,探讨了草原鼢鼠活动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人类生产活动对草原鼢鼠土丘养分的影响和草原鼢鼠土丘养分的流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草原鼢鼠在春季草原植被返青时活动频繁,挖掘活动所产生的新土丘较多;夏季草原植被繁茂,地上生物量大幅度增加,但是草原鼢鼠活动却相对较少,其挖掘产生的新土丘数量较少。草原鼢鼠活动对植被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总体表现为非洞道上方生物量较洞道上方要多,在5月份这种变化最为显著(P<0.05)。草原鼢鼠对植被的平均高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表现为洞道上方植被高于非洞道上方,7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草原鼢鼠对植被单位面积种类数的影响,在5月份与9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5月份与9月份变化趋势却不同,表现为:5月份洞道上方植被丰富度指数低于非洞道上方;而9月份洞道上方却高于非洞道上方。对同一年生长季两个月份的打草区与非打草区土丘养分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打草土丘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非打草土丘(P<0.05),其它养分指标变化不明显。对同一年生长季的两个月份相同土丘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碱解氮含量明显高于9月份(P<0.05),说明土丘中碱解氮含量存在流失现象;但是速效磷含量却有所增加,7月份速效磷含量明显低于9月份(P<0.05),其它养分指标变化不显著。
其他文献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可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试验通过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公喇嘛镇牧源农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84、120、156、192Kg/hm2)对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产量、硝酸盐积累、养分的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的C、N平衡及硝态
关怀伦理认为关怀是一种关系,是一种能力,强调情感重于理性.关怀伦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骨干力量的作用,有利于
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一种需水量大的作物。因此,水是中国粮食生产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南方,水稻种植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94%,占生产总面积的88%,水稻的生产直接关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