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问题,一直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主体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主体性,即:使主体能够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 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旨在控诉女性被奴役的不合理性,揭示女性与男性同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当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有选择和创造新生活的权利,其实质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失却了的妇女主体性的关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及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对人类产生了极大影响。这其中,更令人关注的是它对女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和整体状况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机遇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女性主体性方面——而女性的主体性及其发挥这一点,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因众多原因而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一般说来,通过网络的影响,女性的主体性在实践层面、认知层面以及交往层面皆有着更大程度的发挥和提升。同时,充分发挥女性主体性实际上也是提高女性地位的关键所在。其挑战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科技掌握、利用及竞争能力,男女两性之间和女性群体内部的分化,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对信息的传播和女性网站等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网络对女性主体性既提升又制约的“两悖”状况。解决这种“两悖”的关键在于客观、科学地认识网络,大力开展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素质,使女性养成主动、积极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因此,既承认网络在发挥女性主体性方面的巨大作用,又正视并努力避免一些负面影响,才不失为对待网络与女性关系的理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