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对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具有专一识别性的分子识别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新兴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表现出预定的选择性与高的亲和力,并且还具有稳定性高、抗恶劣环境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在诸多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是一种能够测定发生在金属膜上的折射率变化的表面敏感光学技术,金属膜表面的折射率变化是由于发生在膜表面的识别事件或化学反应引起的。由于其具有检测速度快,简单,无需标记,高灵敏度和实时测量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各个领域。本文将分子印迹技术(MIT)的选择性高、识别性能好、制备简单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检测的灵敏性高、响应性能好、无需标记等优点相结合,以使用少量交联剂制备的印迹凝胶膜对模板分子的响应收缩为基础,采用光引发聚合方式制备了三种分子印迹SPR传感器。选取3,3-二氯联苯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在SPR芯片上表面固定光引发自由基的方式,在SPR芯片上制备了3,3-二氯联苯胺分子印迹SPR传感器。利用接触角测量技术、原子力显微镜、电化学以及溶胀测量技术对传感器进行表征。SPR光谱上波数位移的变化表明,与非印迹凝胶传感膜相比,印迹凝胶传感膜能够特异性结合3,3-二氯联苯胺分子。当3,3-二氯联苯胺浓度在9.0×10-12–5.0×10-10mol/L时,印迹凝胶SPR传感器与3,3-二氯联苯胺响应时的波数变化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3,3-二氯联苯胺与印迹凝胶膜中的印迹位点之间的结合常数为2.54×1011L/mol。基于信噪比为3时,自来水与土壤的检出限分别为0.471ng/L和0.772ng/kg。在自来水与土壤的回收率分别为99.6%和94.2%,说明该方法具有好的重现性和较高的精密度,能够作为检测3,3-二氯联苯胺的有效方法。以苏丹红I印迹的凝胶膜对模板分子的响应收缩为基础,利用表面引发聚合技术在SPR芯片上制备了苏丹红I印迹SPR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和溶胀测量技术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建立了对苏丹红I的SP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10–1.010-8mol/L (R2=0.9987),苏丹红I和印迹凝胶膜中的印迹位点之间的结合常数为6.57×106L/mol。方法用于样品红辣椒粉和腌制品中苏丹红I的检测,其检出限分别为3.410-10mol/L和2.510-10mol/L。红辣椒粉中两个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8%和2.10%,腌制品试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以诺氟沙星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苯甲酸为功能单体,利用表面引发聚合技术在SPR芯片上制备了诺氟沙星印迹SPR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和溶胀测量技术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实验过程中研究了pH值对分子印迹膜吸附性的影响,并在选取的最优pH值下对其吸附性和选择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印迹传感器相比,印迹传感器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10-12–1.010-9mol/L (R2=0.9975),诺氟沙星和印迹凝胶膜中的印迹位点之间的结合常数为5.26×108L/mol。将该方法用于检测牛奶和鱼样品中的诺氟沙星,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和93.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5%和2.10%。基于信噪比为3时,对牛奶和鱼样品的检出限分别为1.3410-12mol/L和2.0610-12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