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客观评价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背伸功能并观察中频电疗法对躯干肌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各44例,记录躯干背伸时双侧主动肌骶棘肌、协同肌腹外侧肌群、拮抗肌腹直肌的的sEMG,提取最大值(MAX)、均方根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进行对比分析。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中频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频电疗法,共治疗40天。动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0天、治疗后40天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与非偏瘫侧的sEMG变化。结合Berg量表、TCT测试、ADL指数评价各组疗前疗后的躯干肌功能状态。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配对t检验。结果:1、健康受试者躯干背伸时双侧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主动肌的MAX、RMS、IEMG分别下降了56.4%、47.4%、34.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非偏瘫侧协同肌分别上升了18.6%、41.5%、95.6%,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治疗20天后非偏瘫侧疗前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天后偏瘫侧疗前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应用sEMG、Berg量表、TCT测试、ADL指数评价对照组和中频组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 TCT评价示对照组有效率为36.37%,中频有效率为68.18%。4、中频组患者疗后躯干背伸时,偏瘫侧主动肌的MAX、RMS、IEMG分别较健康受试者下降了30.7%、24.7%、20.1%,非偏瘫侧协同肌分别上升9.7%、22.3%、45.9%,改善躯干背伸时的异常运动模式。结论:1、sEMG可以客观评价脑卒中患者躯干背伸。2、脑卒中患者躯干背伸时双侧主动肌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协同肌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3、中频电疗法刺激穴位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