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3>V<,2>(PO<,4>)<,3>的改性及其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橄榄是结构的Li1-xFePO4和钠快离子导体(NASICON)型Li3V2(PO4)3等由PO4四面体和MO6八面体组成的具有3维结构的聚阴离子化合物因其高安全性、分别对应于其中的Fe2+/Fe3+和V3+/V4+相对于Li/Li+较高的电压等因素而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以高安全性、高理论比容量的磷酸钒锂为对象,开展了下列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得了具有单一结构的单斜Li3V2(PO4)3。系统地考察了煅烧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中锂钒原子比等因素对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碳热还原法制备Li3V2(PO4)3时,合成反应温度对样品的晶相组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优化后反应条件为:锂、钒、磷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nLi:nV:nP=3.05:2.0:3.0,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24h。此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在3.0~4.2V范围内,0.1C倍率的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131.0mAh·g-1,首次放电比容量130.0mAh·g-1,充放电效率达99.2%。经过2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10mAh·g-1;对优化条件下的样品进行了表征以及结构模型的推断与分析,同时对样品在充、放电循环前后的晶胞参数进行了计算与比较。这一研究为合成具有电化学性能优良、结构单一的磷酸钒锂提供了重要依据。尤其对结构模型的分析尚未见他人报道。 基于低热固相反应的基本原理,采用低热固相法制备了Li3V2(PO4)3材料,对鳌合剂种类、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初始pH值等因素对样品的晶相组成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柠檬酸为鳌合剂,当原料中锂、钒、磷的物质的量比为nLi:nV:nP=3.05:2.0:3.0时,700℃下煅烧8h样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130.3mAh·g-1,首次放电比容量128.9mAh·g-1,充放电效率达98.5%。经过2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27mAh·g-1。对所合成的样品与不同荷电状态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表征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充、放电过程中样品的晶胞参数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一方法制备的样品在0.1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200次后,容量仍保持98%。首次采用这一方法制备了Li3V2(PO4)3,这一研究对磷酸体系其他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针对Li3v2(PO4)3本征电导率低的缺陷,开展了提高材料的导电性的改性研究工作。体系包括:C、Ag以及C+Ag表面包覆,体相掺杂不同价态的阳离子如:过量的Li+、Mg2+、Cr3+、Ti4+和Ge4+等。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等手段,结合充放电曲线、交流阻抗谱等分析了导电剂在材料中的存在状态与作用。研究表明,在碳含量≤16%时,随着碳含量增加,样品的循环性能,特别是高倍率循环性能得到改善。少量包覆Ag,也有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进,但Ag的添加量达到或高于6.9%时,会造成材料的过度团聚而降低其性能。通过元素分析,结合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7Li固体核磁共振(MASNMR)谱以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确定了不同掺杂阳离子均处于Li3V2(PO4)3材料的格点位置,因掺入杂质离子不同而可能处于材料中Li+或V3+的格点位置。Li+、Mg2+、等杂质离子的引入,有利于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的提高,特别是Ti4+掺杂后形成的Li3-2x(V1-xTix)2(PO4)3晶体在x≥0.05时,其结构由α相向类γ相转变,显著提高其导电性能。首次将XPS和MASNMR等手段用于确定和分析Li3V2(PO4)3材料中杂质离子的格点位置和掺杂后的晶相变化,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采用交流阻抗谱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手段,研究了单斜结构Li3V2(PO4)3中锂离子的脱嵌过程,计算出Li+在其固相中的平均扩散系数位于10-8~10-9cm2·s-1数量级;采用阻塞电极研究了Li3-2x(V1-xTix)2-(PO4)3,绘制了阿仑尼乌斯曲线,并据此计算比较了不同掺杂量样品的活化能。对XRD结果进行Rietveld精修,发现Li3-2x(V1-xTix)2(PO4)3的结构向更稳定的γ相转变,使三个不同位置的Li均处于不完全占据状态,导致晶体中产生阳离子空穴,引起电化学性能变化。 根据Lix(V0.9Ge0.1)2(PO4)3材料的交流阻抗分析,计算了锂离子在材料固相中的扩散系数值为10-7~10-8cm2·s-1,比Li3V2(PO4)3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基于体系活化能与扩散系数等数据的计算,对上述两种体系的电极过程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工作对材料性能的预测具有创新性。
其他文献
摘要 我运动,我快乐;我快乐,我运动。运动的乐趣不是简单的轻轻松松活动,不是迁就的活动,更不是随便的活动,而是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增强运动技术水平,在运动中获得成就感,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关键词 快乐体育 运动方式 教学教法  快乐体育是寓体于乐,是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快乐。具体来说,快乐体育是一种教育方法,是让学生在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中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