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认同是一国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之重要基础。历史上,中国历代王朝与各少数民族之间有着频繁地互动和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往交融,相互认同,逐步形成当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当前的研究来看,较少有文献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问题。因此,考察历史上构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背后的内在理路和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关怀。本研究选取明清时期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央王朝和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的二元互动关系作为基本的研究视角,力图探究该民族地区在国家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真实历程,并试图从具体的历史经验中抽绎出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明清时期,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中央和地方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推动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背后内在的逻辑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命题,本研究以国家认同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分析工具,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交叉使用了历史文献分析、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其他分析方法。分析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有关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各种正统的史志材料、民间文书、碑文石刻以及调研访谈等方面资料。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中央王朝在政治和文化上推动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同时,少数民族自身亦在进行着相应的回应,正是二者之间的互动共同构建起该地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为实现本研究的论证,笔者将研究分三个部分来进行探讨,论文的主要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研究的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绪论部分和第一章。绪论部分从阐释问题来源入手,论述该研究的选题来源及选题意义,对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作简要归纳,最后简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关注的是传统中国语境下的国家观念和国家认同的本质内涵。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这部分的内容是本研究的核心,研究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具体内容。其中,第二章论证了清水江下游地区在化外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民族习俗;第三章考察中央王朝推动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具体方式,包括政治整合、文化整合两个层面。第四章考察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少数民族如何回应中央王朝的整合,如何在互动中构建起国家认同意识,重点关注该地区少数民族政治和文化上的观念转变和地方秩序重构。第三部分是研究的结论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结语两章。在这部分中,笔者试图对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一般性的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主题进行进一步地思考和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