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动态载体姿态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360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定位系统(GPS)不仅可以实时、全天候地提供载体的位置、速度和lpps秒脉冲信号,而且利用载波相位差分原理,结合合理的天线布阵,可以实现载体的航向及姿态的测量。应用GPS测量姿态,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提供较高的精度,基本满足一般载体的需要,其最大特点是误差不随时间积累,是一种不依赖于精密机械技术的导航系统。从理论上讲,基线越长,姿态测量精度就越高。但是基线太长,在使用时,安装环境受到制约,同样也限制了系统的应用范围。而利用超短基线进行载体姿态测量,成为现在国内外在测姿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GPS测量应用中的各种时空坐标系统,以及GPS信号构成等基本知识。其次,在详细介绍了GPS载波相位双差相对定位的理论基础上,逐步引入GPS姿态测量系统的概念。在本文介绍的测姿方案中,采用价格便宜、体积小的GPS OEM板,结合超短基线的天线布阵方式,对船舶载体姿态测量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该领域的超短基线定姿算法上,并利用现有试验条件进行了尝试,最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测姿算法。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误差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意见。 目前,建立在相对定位基础上的GPS导航技术已经成熟,随着载波相位动态跟踪技术的发展,以此为基础的GPS测姿系统将逐渐显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优越性。特别是建立在超短基线的测姿系统,利用其体积小的优势,还将进入航天器定姿领域。因此,其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其他文献
在协作通信系统中,由于半双工中继一般采用时分多址的方式发送信号以保证发射节点之间的正交性,即每个时隙内仅允许一个节点发送信号,这样为了完成一次信号的传输就需要多个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图像处理作为视频监控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显得格外重要。现实场景中光照强度的动态范围较大,而普通的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显示设
随着卫星网络上的数据流量与日俱增,传统的微波卫星网络已经难以满足如此大量的数据业务。在低轨道(LEO)卫星星座网络上搭建数据传输速率达到千兆比特每秒的激光星间链路,这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技术,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它可被应用到军事战场、环境监测、医疗、
本文首先针对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特点,以3GPP定义为基础,采纳了更为合理的多媒体业务建模方法对系统中业务进行建模。然后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价格理论的CAC算法,这种
喷泉码是一类码率不受限的线性纠删码,具有中断可续传、编译码复杂度低、低反馈甚至无反馈特性。高铁网络环境下由于用户越区频繁,我们希望数据的接收可以不遵循有序排序且能
目前,以H.264,AVS为代表的第二代视频编码标准逐步开始应用,其编码效率比第一代标准提高近一倍。本文在视频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了编码软件的稳定性和解码软件的可靠性问题,主要
根据经典的信号与系统理论,信号的时域是与其频域相一一对应的,而其频域特性又分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在传统的通信理论中,人们更多地关注信号的幅频谱而忽略了信号的相频特
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Virtual Reality)迅速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而出现的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