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视域下党内法规实施问题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长时段、广空间、多案例的观察发现:党内法规实施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均呈现一定的悖论现象。其中,学习环节,“形式化、走过场”的痼疾与“入脑入心”的理想追求相矛盾;根据实际情况和上位党内法规制度制定配套规定的具体化环节,制度文本在纵横两个方向的“复制同形”现象与“同实际结合”的理想追求相矛盾;执行环节,“虚置——强化”的周期性摇摆执行与“施治有序”的理想追求相矛盾。为何会存在这样的悖论现象?本研究以“组织结构与组织规范的关系”为理论切口,在民主集中制视域之下,聚焦党内法规实施的真实过程和真实问题,探究党内法规实施过程悖论现象的生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法规的“元规范”,党内法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呈现和展开;作为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决定了党内不同层级的组织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不同身份的党员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形塑了党内法规实施的“场域特征”;作为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决定了党的活动过程中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基本配置模式,从而决定了党员和具体的党组织在与党内法规互动时的“行为逻辑”。如此,民主集中制就从组织结构的静态层面和领导过程的动态层面,深刻影响着党内法规实施,构成党内法规实施的“结构性影响要素”。具体而言,民主集中制决定了党内法规实施的“政治任务模式”,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动为党内法规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结构动力。然而,现实之中,由于党员干部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不到位、坚持不彻底甚至破坏民主集中制等原因,党内权力结构和领导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化,进而使得党内法规学习过程出现形式化现象、具体化过程出现复制同形现象、执行过程出现强化与虚置之间的摇摆现象,削弱了党内法规实施效果。基于民主集中制与党内法规实施过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欲推动党内法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并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化、程序化,为党内法规实施奠定规范、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领导机制;坚持完善党内民主,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培育党内法规意识和法治思维,实现依规管党治党。全文由绪论和正文共六章构成。绪论交代问题意识、研究综述、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内容。正文共五章,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展开。第一章从理论层面分析民主集中制与党内法规实施的关联,为后文的分析建构理论框架。研究指出: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决定了党的内部结构关系和活动方式,从而确定了党内法规实施场域的基本特征;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纪律,为党内法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动力。与此同时,民主集中制的执行不到位,导致党内法规实施场域的复杂化,制约了党内法规实施效果。第二、三、四章分别论述党内法规实施三个环节中的悖论现象,每章均遵循“现象描述——悖论揭示——原因分析”的逻辑框架,以“组织结构与组织规范的关系”作为理论切口,在民主集中制视域之下展开分析,确保全文研究视角的统一和研究问题的聚焦。其中,第二章讨论党内法规学习环节,首先分析自上而下的组织化学习方式的过程及其矛盾现象,然后讨论党内法规学习的成效与不足,最后在民主集中制视域之下分析党内法规学习环节存在矛盾现象的深层缘由。第三章聚焦党内法规具体化环节,首先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党内法规实施的具体化环节存在的复制同形现象,然后评估复制同形现象的合理性与危害性,最后从组织行为逻辑的角度揭示复制同形现象的深层缘由。第四章探究党内法规执行环节,首先讨论党内法规执行强化的表现、时机与过程,然后讨论党内法规执行虚置的表现、过程与危害,最后结合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动态调整,分析了党内法规摇摆执行的原因。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从组织结构出发分析党内法规实施过程现存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推动依规治党战略真正落地的建议:宏观结构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积极完善民主集中制,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化、程序化,为党内法规实施奠定规范、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领导机制;微观过程方面,规范党内法规实施过程中的行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发展党内法规实施的监督力量;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党规党纪意识,由此推动行动者自觉遵规守规、用规护规。
其他文献
移动对象之间相对动态关系的建模和分析是地理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对地理数据库、空间索引和地理空间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十分重要的影响,并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位置服务与物流、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领域。GIS数据模型对空间对象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抽象和描述,是对移动对象进行相对动态关系分析的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移动对象位置数据,为GIS数据模型的数据处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GIS数据
城市精细化三维模型是数字中国的基础设施,城市建筑三维模型更是各类城市经济社会大数据关联、汇聚和融合的空间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管理、社会综合治理和应急决策指挥等领域。目前城市场景三维重建主要以多视影像或点云数据为主进行交互编辑,存在效率低下、工作量大、成本高等问题,城市建筑三维模型的自动化快速重建技术亟待突破:以二维影像为主的建模方式需要人工识别和提取场景重建所需的准确的三维矢量信息;单平台
光学天线作为一个新兴的光学概念,类似于无线和微波天线,可以在亚波长范围内对光束进行有效的操控。在光学频率下,它可以充当辐射电磁波能量和局域电磁场能量之间的转换器。目前对于光学天线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其研究范围包括:探测、传感、光谱分析和信息编码等多个领域。现如今亟待解决的是发展可直接电驱动的光学天线,这需要匹配合适的驱动源。近期研究人员利用相邻金属间的隧道结实现了隧穿电子激发的光学天线源,提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作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基础国情的地理空间框架,在许多应用领域里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世界各国围绕提供现势性好、准确度高、内容完备的地形数据,都在大力加强DEM数据库的建设。我国进入“十二五”以来,提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联动更新,旨在对既有的1:5万、1:25万、1:100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持续动态更新。然而在
瓜伊科库蚊病毒(GCXV)属于Jingmen病毒组,是一种基因分节的正链RNA多分体病毒。它们的基因组具有与黄病毒属高度同源的核酸序列,一些学者根据其基因组信息,认为可以划入到黄病毒科,成为其中独特的一组。Jingmen病毒组的发现和建组比较晚、研究较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病毒的发现、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有关其编码蛋白的具体功能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对于RNA病毒来说,其基因组RNA有多个顺式作
细胞凋亡是一种发生在多细胞生物体中受到严格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负责消除不需要的细胞,在个体发育与衰老及防御病原体中发挥重要作用。海灰翅夜蛾是一种食谱广泛的植食性昆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SL2细胞是来源于海灰翅夜蛾卵巢的细胞系,常用于昆虫杆状病毒感染细胞的研究。Sf9细胞是草地贪夜蛾的卵巢细胞系。草地贪夜蛾和海灰翅夜蛾均属于鳞翅目昆虫,且亲缘关系相近。Ac MNPV感染SL2
随着越南农业灌溉需求的增长,水库工程对于国家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现有的大坝一般采用传统方式设计,其遵照的技术规范仅针对水库的泄流和负荷进行核算,没有考虑各个工程项目对方案整体结构安全的影响。此外,由于自然因素的随机出现与不可控性,大坝结构安全评估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在当前有关越南水库工程安全的研究中,大多数大坝安全分析和评估未考虑各安全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不确定性特点。为此本文深入分析大坝安全事故特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引起婴幼儿和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少数情况下可致患者死亡,对全球卫生健康安全构成威胁,给家庭造成巨大负担。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RSV疫苗上市。上世纪60年代,福尔马林灭活RSV(Formalin-inactivated RS
在植物免疫中,含核苷酸结合位点且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受体蛋白(Nucleotide-binding site(NBS)and leucine-rich repeat(LRR)receptors),也称为NLRs蛋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依据NBS-LRR蛋白N端的不同,可以简单的将其分为RPW8-NBS-LRR(RNL)、CC-NBS-LRR(CNL)和TIR-NBS-LRR(TNL)蛋白。拟南
现行公共交通系统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为注重服务能力、效率的细化指标,多数公共交通发展纲要仅将保证公共交通系统的均等性、公平性作为宏观导则,评价体系中鲜有涉及服务公平程度的具体评价指标。这种宏观政策与具体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有非常明确的释因,即对三个关键研究问题:何为公共交通系统公平评价研究的核心对象?该以怎样的公平理论指导此类评价研究?怎样的分配状态可以称为公平?仍未形成共识。本文将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