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虽然积极融入到世界国际分工体系当中,仍面临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和“挤出”风险的双重困境,亟待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为中国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水平,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双重机遇,同时对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积极与沿线国家进行产业交流与合作,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业是中国三大产业当中的重要支柱,然而中国工业出口贸易仍集中在以加工组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等低附加值行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机遇,提升中国工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水平,寻求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方向是当务之急。首先,论文梳理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概念和理论方法,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整体及细分行业的发展现状,发现中国工业存在工业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平衡,人均工业增加值较低,工业就业人员不足,工业生产指数过高,工业产能利用率过低以及工业转型升级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并基于“一带一路”和国际分工视角,对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行业的选择机制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SITC(Rev3.0)三位码249种工业产品的出口数据和世界银行人均GDP(2010年不变美元)数据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90个国家工业整体及细分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以衡量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通过将“一带一路”范围内中国工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得到提升的行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潜在行业。最后,将中国工业发展的潜在行业与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得出的中国各地区及省份各自工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的选择出了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整体及其细分省份工业亟待转型和升级的行业,并结合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如何布局“一带一路”的相关政策与规划,有针对性的对中国各地区、各省份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