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归纳总结中医古籍、现代医籍、期刊杂志中肛瘘的治疗方案。②观察和评价拟行方案中的手术方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③拟定肛瘘中医非保守治疗方案(草案).方法①以“肛瘘”为关键词,检索、查阅中医古籍、现代医籍、1994-2005年公开发行的中医、中西医期刊杂志中的相关文献.对疾病的治疗方法资料建立word文件、SPPS数据库,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学分析。②在湖南省中医附二院、长沙市中医院、衡阳市中医院三家医院肛肠科中,随机选取200名肛瘘患者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草案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现行西医手术方法。观察两组病例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排尿障碍、肛门水肿和术后伤口感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形态与功能受损和随访术后半年内的复发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在前期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肛瘘中医治疗方案(草案)。结果①纳入研究的中医古籍35部,古籍中论述肛瘘的治疗原则为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并重。外治法主要有切开法、药物脱管法和挂线法3类。共调研方剂68首,外用方药19首,内服方剂49首。外用方剂共用药物27味,主要为外用药,共17味外用药,占63.0%。内服方剂共用药93味,用药频数居前30位的药物性、味、功能构成为:寒性药物16味(53.3%),温性药物9味(30.0%),平性药物5味(16.7%);苦味药18味(60.0%),辛味药12味(40.0%),甘味药10味(33.3%),淡味药2味,咸、酸各1味,均不足10.0%;清热药10味(33.3%),活血化瘀药7味(23.3%),补虚药5味(16.7%),解表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驱虫药、泻下药各1味,均不超过10%。②纳入研究的现代医籍共21部。著者均主张采用以手术为主的方法治疗肛瘘。③共检索查阅期刊文献131篇,肛瘘临床治疗报道104篇,占79.4%。其中95篇为手术治疗报道,占临床治疗报道的91.3%,治疗的基本术式有切开、切除、挂线、缝合、旷置、扩创和引流7种。④试验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肛门形态与功能评价、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肛门水肿、排尿障碍、感染、复发和治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纳入研究的中医古籍主张综合治疗肛瘘,切开法、脱管法、挂线法为临床常用外治法。外用方剂的用药多为外用药,功具拔毒祛腐、生肌敛疮之效。内服方剂的用药多为辛苦性寒之品,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常用之品。②现代医籍均主张采用手术根治肛瘘,并需配合药物保守治疗。③检索查阅的期刊文献主要采用手术来治疗肛瘘,基本术式有切开术、切除术、挂线术、缝合术、旷置术、扩创术、引流术这七种。④临床研究结论为草案手术方法治疗肛瘘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出血、肛门形态与功能受损等并发症、后遗症,并且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口愈合时间。达到了既根治肛瘘,同时又能保护肛门功能的目的,是治疗肛瘘的合理术式。⑤肛瘘中医治疗方案(草案)包括:内治法、外治法、手术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方案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