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并对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适应症进行分析。
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附院行钽棒植入术(采用Zimmer公司生产的多孔钽棒)治疗的32例(37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资料经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20髋),女15例(17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2.92±5.14)岁;左侧12例,右侧15例,双侧5例;病因包括酒精性20例(62.5%),激素性9例(28.1%),特发性3例(9.4%);按Steinberg分期:Ⅰ期7髋,Ⅱ期21髋,Ⅲ期9髋。根据术前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对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进行统计分析;以行髋关节置换术为终点,对钽棒植入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
结果:术后32例(37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4-40个月,平均32个月(31.84±4.88)。手术前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由术前平均72.51±6.94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5.48±11.24分,经手术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按Steinberg分期划分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SteinbergⅠ期、Ⅱ期、Ⅲ期经治疗的术后临床优良率分别为:100%、86.0%、44.4%,Ⅰ期与Ⅱ期的临床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Ⅰ期、Ⅱ期的临床优良率均优于Ⅲ期(P<0.05);总临床优良率为78.38%;影像学成功率分别为:100%、80.9%、33.3%,Ⅰ期、Ⅱ期的临床优良率均优于Ⅲ期(P<0.05);总影像学成功率为67.57%。术后随访有3例(4髋)需改行人工关节置换术(4/37,1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该该组病例总生存率为89.2%,其中SteinbergⅠ期生存率为100%;SteinbergⅡ期生存率95.2%;SteinbergⅢ期生存率仅为66.7%,SteinbergⅠ、Ⅱ期的早、中期生存率均优于Ⅲ期患者(P<0.05)。
结论:钽棒植入术是治疗SteinbergⅠ期及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近期疗效确切。钽棒植入术对Steinberg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较Ⅰ期、Ⅱ期差,但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故该手术方式也适用于部分不愿意选择其他术式的SteinbergⅢ期ANFH患者。对于早期ANFH的治疗,钽棒植入术可有效推迟人工关节置换的时间,其操作简单,远期失败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影响小。故钽棒植入术治疗ANFH的适应症主要为SteinbergⅠ、Ⅱ期患者,部分SteinbergⅢA期不愿行人工关节置换但愿意接受该术式治疗的中青年患者。